得與失,僅在一念之間
之前很多人認為鄭慨在班會上的發言是一時興起,但是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決心。從那天開始,鄭慨沒有再和同學發生爭執。在打掃教室的時候,他不僅沒有像往常一樣躲在走廊偷懶,而且在做好了自己的分內工作之后,積極主動地幫助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他的改變讓老師和同學們刮目相看。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得到了一些東西必定會失去另一些東西,就好比鄭慨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但是他也失去了他唯一的“小跟班”,為此,鄭慨顯得有些失落。
這一天,趙雯雯哪壺不開提哪壺,只聽她對著坐在座位上發呆的鄭慨道:“最近怎么不見你的那個跟屁蟲了?平時這個時候,他早早就守在教室的門口,等你出去閑逛了。”
“別提了,就在我下定決心改正自己缺點的時候,他就已經不認我這個‘老大’了。”鄭慨嘆了一口氣。
“或許他現在又找到了新的‘老大’也說不定。”趙雯雯幸災樂禍地說。
“或許吧,”鄭慨悶悶不樂地說,“我才體驗了幾天當‘老大’的感覺,沒想到這么快就從‘老大’變成了凡人,真是不甘心。”
“其實你并不需要因為這件事情而苦惱,”趙雯雯安慰道,“我覺得和一個小跟班相比,現在的你更受大家的歡迎,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趙雯雯的一句話讓鄭慨豁然開朗,只聽他喃喃道:“對啊!我確實是失去了一個小跟班,但是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改變結交更多的朋友,這對我來說的確是一件好事,那我還因為這件事情苦惱什么呢?”說罷,他看向趙雯雯,“我之前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還是你考慮得比較周全。”
“因為我曾經也和你一樣,常常為了一些不值一提的事傷透腦筋,”趙雯雯感同身受,“但是我現在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只要這件事情是值得的,即使因此而失去了一些東西,也無可厚非。”
沒錯,很多時候,得與失就在一念之間,一件事情究竟做得對還是不對,那就要看它值不值得去做。那么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呢?很簡單,只要是對自己有益,對自己的未來有幫助,并且符合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么就可以去嘗試。相反,如果只是因為一時的貪念或是一己私利,那么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有一個故事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道理。
曾經有一個小男孩,他在一天晚上把自己的小手伸到了花瓶里,結果他的手卡在了花瓶中,任憑他怎么拿也拿不出來。他的爸爸拿起了錘子,決定打碎這個價值不菲的花瓶,因為在他的心里,他的兒子比花瓶重要多了。
但是當他就要把花瓶打碎的時候,他的兒子卻制止道:“爸爸,你不需要打碎花瓶,因為只要我把手松開,我就可以把手拿出來。”
他的爸爸聽后很詫異:“那你為什么不現在把手松開,把手拿出來呢?”
只聽兒子回答道:“因為我抓住了一分錢,如果把手松開了,那我就會失去這一分錢。”
這個故事看起來很可笑,怎么會有這么愚蠢的人呢?為了一分錢,他寧可把自己的手卡在花瓶里,如果他肯把手松開,再把花瓶倒過來,他也可以得到那一分錢,不是嗎?再或者,即使失去了一分錢,那又有什么大不了呢?難道一分錢比一個貴重的花瓶重要嗎?還是說一分錢比一只手更加重要?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道理:在很多時候,一時的愚昧或是貪念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很多人不愿意放棄,是因為他們不想失去眼前可能會擁有的東西,但是他們卻不曾想,如果放棄了眼前的利益,會不會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收獲呢?
所以,作為一名青少年,要學會衡量得與失,不要為毫無意義的事情浪費時間,而是應該在有限的生命里抓住有意義的東西。不要做讓自己后悔的事,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擦亮自己的眼睛,讓人生少一點遺憾。
忘了說,趙雯雯的同桌隋新也在得與失之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趙雯雯的鼓勵之下,她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把握住了去藝術學校就讀的機會。在臨走之時,只聽隋新道:“希望所有的失去都會有價值。”
趙雯雯點點頭,雖心有不舍,但還是露出了最燦爛的笑容:“放心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上一篇:對著鏡子笑一笑,沒有人可以帶走你的樂觀
下一篇:得與失,就是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