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蹇卦第三十九·《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譯文】《象傳》說:“往前行走艱難,歸來可建大功”,說明上六的志向在于聯合內部共同濟艱;“利于出現大人”,說明上六應當附從于尊貴的陽剛君主。
【注釋】①志在內——指上六既歸從九五,九五應六二,上六應九三:二、三均處內卦,則上、五之志并在合內以濟“蹇”,故曰“志在內”。《程傳》“上六應三而從五,志在內也。” ②從貴——貴,指九五貴居“君位”。《程傳》:“謂從九五之貴也。所以云‘從貴’,恐人不知大人爲指五也。”
【説明】上六居一卦之終,當位有應,附從“貴君”,此時濟“蹇”之功必成,故爻辭稱“吉”。朱熹指出:“諸爻皆不言吉,蓋未離乎‘蹇’中也;至上六‘往蹇,來碩,吉’,卻是‘蹇’極有可濟之理。”(《朱子語類》)
【總論】《蹇》卦取名爲“蹇”,其旨在于喻示濟涉蹇難的道理。卦辭所發之義約有三事: 一、濟蹇必須進退合宜。所謂利于“西南”平地,不利于“東北”山麓,即表明此時可進則進,不可進則退。二、“大人”是濟蹇的主導因素。所謂 “利見大人”,事實上是揭示“蹇難”之時, 期待著聚合各方力量,統一上下意志的“權威”性因素,有此“權威”爲“主導”,則險厄可濟,蹇難可解。三、濟蹇又必須守持正固。所謂“貞吉”,即言行爲不違正道,上下同舟共濟,必能濟蹇獲吉。卦中六爻,便圍繞這三方面意義,展示了處在不同環境、地位中的濟蹇情狀。初六位卑無應,犯難冒進則遇蹇,退處待時則有譽;六二柔中應剛,當如“王臣”不計私利、盡心濟難;九三剛正而險難當前,須暫退“安內”,然后求進;六四柔正而前后均險,不可進而須自守正固;九五陽剛中正,爲“大人”濟蹇之象,雖時“大蹇”,卻有“友朋”來歸,共濟危難;上六蹇難將解,附從“貴君”以建“碩大”之功,終獲吉祥。綜觀六爻大義,各爻均示人善處蹇時,勉力濟蹇;但全卦到了上爻纔言“吉”,則隱含著匡濟蹇難必須經歷長期、艱苦的過程,纔能見其功效。《孟子·告子下》曰:“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似與這一道理略可諧合。
上一篇:周易·蹇卦第三十九《《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下一篇:周易·蹇卦第三十九《《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