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師卦第七·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譯文】六五,田中有禽獸,利于捕取,無所咎害;委任剛正長者可以統率兵衆,委任無德小子必將載運尸體大敗而歸,守持正固以防兇險。
【注釋】①田有禽,利執言,無咎——禽,泛指禽獸(見《屯》六三《象傳》注);言,語氣助詞。這是說明六五居《師》“君”位,但體柔處中,不窮兵黷武,只在被侵犯時予以反擊;猶如“田”中有禽獸犯苗,則利于捕取,無所咎害。《王注》“處‘師’之時,柔得尊位。陰不先唱,柔不犯物;犯而后應,往必得直,故‘田有禽’也。物先犯己,故可以‘執言’而‘無咎’也。”案,“言”字舊解多釋爲“言說”,如虞翻謂“震爲言,艮為執,故‘利執言’,”荀爽謂“執行其言”(以上均見《集解》),至《程傳》猶釋爲“奉辭”;惟朱熹釋爲“語辭”(見《本義》),今從之。②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長子,猶言剛正長者,指九二,義同卦辭所謂“丈人”,胡炳文曰:“自衆尊之則曰‘丈人’,自君稱之則曰‘長子’,皆長老之稱”(《周易本義通釋》);弟子,猶言無德小子,與“長子”義相對;貞兇,即守正防兇。(見《屯》九五譯注)這三句承接上文,說明六五既以柔居尊,則不能自行統兵,必委任于人。若任剛正“長子”可以取勝,若任無德“弟子”將致敗績,故誡其守“正”防“兇”,即申任人須正之義。《王注》:“柔非軍帥,陰非剛武,故不躬行,必以授也。授不得正(“正”阮刻作“王”,據《校勘記》改),則衆不從,故‘長子帥師’可也,‘弟子’之兇,故其宜也。”
【說明】“長子”、“弟子”之象,《集解》引虞翻曰: “長子謂二”,“弟子謂三”;又引荀爽曰:“長子謂九二也”,引宋衷曰“弟子謂六三也。”《正義》亦引莊氏曰:“長子謂九二,德長于人;弟子謂六三,德劣于物。”凡此諸說以九二爲“長子”,后人多無異議;惟以六三爲“弟子”,《易》家多有不同說法。如:一、《程傳》謂“弟子,凡非長者也”,似以初、三、四爻爲“弟子”;二、《本義》謂“弟子,三、四也”,并云“若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人參之,則是使之‘輿尸’而歸”;三、《尚氏學》以爲“長子”、“弟子”均針對九二而發,曰:“五應二,二震(指互震)主爻,震長子,居師中爲主,故曰‘長子帥師’;二亦坎(指下坎)主爻,坎爲震弟、爲尸,故曰‘弟子輿尸’。“諸說所釋角度雖歧,但于“弟子”與“長子”相對立之義則一致。
上一篇:周易·復卦第二十四《六五,敦復,無悔.》
下一篇:周易·臨卦第十九《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