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忘情苦吟作“推敲”
唐朝有個著名詩人,名叫賈島。賈島的詩精于雕琢,常寫荒涼、枯寂的情境,多苦吟,他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有一年,賈島去長安趕考。他在長安的一家客店寄居了下來。某一天,他外出歸來,在返回客店的途中,就在驢背上吟誦起他不久前寫的兩句詩。
他覺得其中一句“僧推月下門”的“推”字還是不怎么貼切,想用一個“敲”字來代替,但考慮了很久,仍然下不了決定。于是,他反復吟誦著,一會兒做推門的手勢,一會兒做敲門的動作,兩只手不住地一上一下,一伸一縮。街上的行人看了,都很好奇,還以為他得了神經病。
這時,忽然迎面來了一支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原來是長安府尹韓愈出巡。路上的行人見府尹大人來了,都急忙向兩邊躲閃。只有賈島仍然騎著毛驢走在路中央,怪異地做著“推敲”的姿勢,結果被鳴鑼開道的差役們一把揪下驢背,像提物品一樣提到府尹大人的轎子跟前問罪。
韓愈責問:“你叫什么名字?從事什么工作的?”
賈島說:“我叫賈島,來京城趕考。”
韓愈問道:“鑼鼓敲得這么響,難道你沒聽到嗎?”
賈島回答:“我只顧在驢背上吟詩了,什么也沒有聽見,才冒犯了大人,請大人恕罪!”
韓愈是當時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他聽說賈島因作詩入迷才沖撞了自己,當即怒氣就消了一半,用和藹的語氣問道:“你作了什么詩?快念來聽聽。”
于是,賈島便把這首五言律詩一字一句地念了出來,最后他還問韓愈,究竟是“推”字好還是“敲”字好。韓愈非常贊賞他的創作態度,并建議他把“推”字改為“敲”字。賈島就問其中的緣由。
韓愈說:“從意境的角度看,山中的夜晚,寺門緊閉,題目又是寫‘幽居’的,在這樣靜謐的夜晚,忽然聽到幾下‘梆梆’的敲門聲,就會以動襯靜,就更加突出了寺院的深幽靜寂。而‘推’字就沒有這么多的含義。”
賈島聽了這些話,覺得很有道理,他就欣然接受了這個意見。后來人們常說的“推敲”一詞,就來源于此。
上一篇:謀臣劉基買柑得寓言
下一篇:趣味橫生的雅俗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