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橫生的雅俗詩
在我國浩瀚的詩海中,有一種是先俗后雅被人們稱作“雅俗詩”。
據清代張皇甫的《息歌偶錄》一書記載,某地有一位富翁為太夫人祝壽,他特請當時的才子唐伯虎繪畫題詩。唐伯虎畫了一幅《蟠桃獻壽圖》,接著題詩一句“堂前老婦不是人”。此句一出,眾人大吃一驚。唐伯虎又寫道“好像南海觀世音”。眾人見是贊譽之句,立即轉怒為喜。誰知唐伯虎又寫了一句“兒孫個個都是賊”。在場的子孫們個個怒目圓睜。唐伯虎神情怡然地以“偷得蟠桃獻母親”作結,眾人頓時恍然大悟,歡笑滿堂。
明代開國帝王朱元璋是一個喜歡寫雅俗詩的皇帝。相傳他登基這天的清晨,吟詩道:“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群臣聽了,欲笑不敢笑。可朱元璋若無其事地繼續吟道:“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這時,群臣交口稱贊其詩氣勢不凡。
朱元璋的文臣解縉,小時候就聰明好學,很會作詩。有一次,解縉到社倉去買平價米,幾個豪紳為難他說:“你吟不出詩來就不賣給你。”
這時,恰巧天空中飛來一群麻雀,落在社倉墻頭,解縉觸景生情,隨口吟道:“一窩一窩又一窩,墻上還有許多窩。”
幾個豪紳聽罷,捧腹大笑,說:“你這也叫詩?”
笑聲剛落,解縉接著吟道:“食盡皇家千廩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豪紳聽了,氣得臉色發白,但又無可奈何。
有一次,祝枝山在唐伯虎家作客。杭州太守早聞祝枝山的大名,拿出《送別》名畫讓祝枝山題詞,而“潤筆”甚少。他不高興,揮筆在畫上寫道:“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太守面有慍色。唐伯虎暗示其增加“潤筆”,太守不得已才增加銀兩。祝枝山又提筆續寫道:“任爾東西南北,千絲萬縷,總系不得郎再住。這邊啼鷓鴣,那邊喚杜宇,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一聲聲‘不如歸去!’”此詩先俗后雅,情真意切,將別離的繾綣情思抒寫得淋漓盡致,在送別詩中堪稱佳篇。
“雅俗詩”可謂雅俗共賞,在詩的百花園中,雅俗詩以其風格的怪異與由其衍生出的各種佳話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上一篇:賈島忘情苦吟作“推敲”
下一篇:趣說“二百五”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