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妙手寫“竹枝”
劉禹錫字夢得,他是唐朝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曾任監察御史。作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他有“詩豪”之稱。他在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朗州司馬。劉禹錫在貶謫生涯中,長期住在巴山楚水一帶,他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在朗州10年間,常常吟誦詩歌,還保持著樂觀的情緒。
貶謫生活使劉禹錫和百姓生活更加接近。朗州一帶的少數民族喜歡唱民歌。劉禹錫作為一個小官,他從不計較自己的身份。他常常參加民間的歌唱活動,還常常幫彝族百姓寫通俗的歌詞,這些民間歌詞只是當時在民間流傳,沒有用書面記錄下來,很可惜已經失傳。
從那時開始,他就對民歌產生了興趣。他認為民歌里有一種熱愛生活的真實情感,語言樸素簡潔。于是他就從民歌中吸收了這些特色。
后來,他到了夔州。夔州在四川的東部,那里流行一種“竹枝詞”,是一種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民歌。每逢節日,當地百姓都吹著笛子,敲著鼓去趕節。在集會中,男女青年載歌載舞,唱著“竹枝”,他們比賽誰唱得最多,誰又唱得最好。
劉禹錫未必完全懂得當地方言,但是他能體會到這民歌的抑揚頓挫韻律和婉轉的情致,這比他在朗州聽到的更有特色。
有一天,劉禹錫來到楊柳婀娜多姿的江畔,江中水平如鏡,岸邊花草叢生,風景實在美極了。如此美景,正是年輕人卿卿我我的好去處。這時,一個男人的歌聲從遠處飄來,優美動聽,他的戀人正悄悄地躲藏在濃密的樹陰下,全神貫注地聽著他歌唱呢!女子一邊聽著心上人唱歌,一邊抬頭遠望,只見天空西邊太陽依然露著笑臉,而東邊的天空卻飄著淋漓的小雨。同一時間,天上有“晴”有“雨”,初戀的姑娘望著這長江上游少有的自然景觀,心中不禁涌出對心上人感情是否真切的猜想:“他的心也許好像這天氣一樣難以捉摸,不知他對我到底是無情還是有情呢?”
于是,詩人劉禹錫以這個女子的身份,模仿民歌調子,把見聞和感想糅合到一起,揮筆寫了一首《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便因此傳誦千古。
上一篇:農夫考倒先生
下一篇:司馬遷七歲倒背《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