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一字千金
呂不韋是戰(zhàn)國時期的衛(wèi)國濮陽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人。他起初是一個著名的商人,后來做到了秦國的丞相,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呂不韋非常有經濟頭腦,他靠做生意發(fā)跡。他經常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商品,再以高價賣出,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不久便積累起萬貫家產。因此他以“奇貨可居”而聞名于世。
呂不韋有了資本以后,也想在政治上也有所作為,于是他就輔佐秦莊襄王登上了王位。之后,他便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了秦國的丞相,主持國事竟達13年之久。在這期間,呂家門庭興旺,門客三千有余。
在呂不韋做秦國的丞相期間,秦王年幼,不能主政,呂不韋便大權獨攬,把持朝政。他為了顯耀自己的功績,樹立自己的威信,呂不韋讓他的門客匯集諸子百家的學說,編寫了一部雜家著作。書編好以后,他就親自命名為《呂氏春秋》,后來又被人稱為《呂覽》,以區(qū)別于孔子編寫的《春秋》。
為了擴大這部書的影響,他加強了宣傳的力度。他下令這本書要反復修改再定稿,然后抄寫在竹簡上,公開陳列,讓天下人都能看到。
呂不韋命令手下在秦國的都城咸陽的南門外,把無數(shù)塊竹簡,用絲繩貫穿著,分為上中下三排,靠著城墻一字擺開,連綿數(shù)里。他還將1000兩黃金懸掛在城樓上,由士兵守護著,并到處張貼告示,誰要是能夠為這部書增添一個字或者刪減一個字,并且增刪后文采超過原文的,就立刻賞以千金。
從全國各地趕來讀《呂氏春秋》的人絡繹不絕。可是10多天過去了,還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修改的意見,哪怕是修改一個字,千兩黃金依舊在城樓上閃閃發(fā)光。
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歷。
難道這本書真的就好到連一個字都不能增減的地步了嗎?不是的,這部書雖然寫得精練、生動,但也不是連一個字都不能增減,主要是因為當時老百姓都害怕呂不韋顯赫的權勢,心想,要是得罪了他,那還了得!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不說,還有可能連累家人。
上一篇:“酉”字旁的傳說
下一篇:一片甲骨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