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蘇區第二次反“圍剿”(194年10月~195年7月)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26、第27軍在陜西、甘肅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
1934年10月,蔣介石調集陜、甘、寧、晉4省國民黨軍5個師(旅)23個團,共4萬余人,以陜北蘇區為重點,對陜甘邊、陜北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圍剿”。5月1日,紅26、紅27軍在陜西省赤源白廟岔會師。4日,成立西北軍委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任總指揮。7至9日,兩軍主力先后在赤源和清澗兩縣之間的吳家寨、馬家坪地區殲國民黨軍第84師兩個營又1個連,取得了反“圍剿”首戰的勝利。20日,紅軍東進張家圪臺,又殲滅國民黨守軍1個連。接著,紅軍又采取聲東擊西戰術,以一部兵力佯攻清澗、綏德,主力則星夜南下,于30日攻占延長縣城,全殲國民黨軍守軍400余人。延川國民黨守軍聞風而逃,紅軍不戰而勝。6月13日,紅軍西進,攻占安塞縣政府所在地興隆寨,復又奪占陜甘邊和陜北兩蘇區要沖李家塌,全殲國民黨軍守軍。戰后,紅軍移師北上,于28日強攻靖邊城,全殲國民黨軍第86師1個營。赤安(今陜西志丹)守軍聞訊棄城而逃。隨后,紅軍主力東進綏德,先后在三皇峁、高家塌殲國民黨軍一部。
至此,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即被粉碎。主力紅軍在陜北蘇區反“圍剿”的同時,留在陜甘邊蘇區堅持斗爭的紅26軍第42師第1、第2團,在宜川、澄城、郃陽(今陜西合陽)、韓城等地消滅了多股民團武裝,保衛和發展了陜甘邊蘇區。此次反“圍剿”的勝利,使陜甘邊和陜北蘇區連成一片。
陜甘蘇區的地方武裝赤衛隊一部
紅軍使用過的部分武器
紅軍第一所衛生學校舊址
上一篇:《陜甘回民起義(186年5月~187年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190年夏全國革命根據地形勢》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