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出身的齊白石
齊白石比徐悲鴻早生32年。但是,在徐悲鴻出生的時候,32歲的齊白石尚未步入畫壇。畫風(fēng)“掃除凡格”、自成一家的齊白石,孤立地站在北京畫壇保守派的一片唾罵聲中。他們罵齊白石的畫是“野狐之禪”、“俗氣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
1929年,徐悲鴻來到北京,他慧眼識珠。這時的齊白石年已六十有六,但在徐悲鴻看來,在中國畫這個天地里,他仍然是一匹能夠負(fù)重奔馳的千里馬。在反對派的鼓噪聲中,徐悲鴻大聲疾呼:齊白石“妙造自然”、齊白石的畫“致廣大,盡精微”。
徐悲鴻在展覽會上率先把“徐悲鴻定”的條子掛在齊白石的畫幅之下。他為齊白石編畫集,親自寫序,送到上海出版。
徐悲鴻請齊白石到自己任院長的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做教授,并親自駕馬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
徐悲鴻對學(xué)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的老師,也可以做我的老師。”
徐悲鴻用他的真知灼見和大無畏的吶喊,為齊白石筑起了一堵高大的墻垣,擋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長槍短箭,終使齊白石得以成為舉世聞名的大師。
無疑,卓越的人物必有一顆偉大的心靈。他們的高尚之處,在于伸出雙手,去托舉別人,在于用身體架起“人梯”,助人登攀。
上一篇:把自己交給舞臺
下一篇:機遇是一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