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人物故事小傳
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父甘麻剌。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生,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卒于上都,終年36歲。
也孫鐵木兒初襲封晉王,鎮守漠北。鐵失發動政變前,曾派人告也孫鐵木兒,他囚押來使,并遣使至上都告變,英宗未接到消息便遭殺害。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九月,也孫鐵木兒被鐵失擁立稱帝,翌年改元泰定。
泰定帝即位后,加封擁立他登基的鐵失等人,后大肆捕殺了發動南坡之變的官員。他在位時,雖令張珪等進講《資治通鑒》、《貞觀政要》等經史書籍,卻篤信佛教,對國家經濟無所貢獻,財政極為困窘。泰定帝在位5年,病死于上都,葬起輦谷,謚曰泰定帝。
[正史]
泰定皇帝,諱也孫鐵木兒,顯宗甘麻剌之長子,裕宗之嫡孫也。初,世祖以第四子那木罕為北安王,鎮北邊。北安王薨,顯宗以長孫封晉王代之,統領太祖四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晉邸。大德六年,晉王薨,帝襲封,是為嗣晉王,仍鎮北邊。成宗、武宗、仁宗之立,咸與翊戴之謀,有盟書焉。
王府內史倒剌沙得幸于帝,常偵伺朝廷事機,以其子哈散事丞相拜住,且入宿衛。久之哈散歸,言御史大夫鐵失與拜住意相忤,欲傾害之。至治三年三月,宣徽使探忒來王邸,為倒剌沙言:“主上將不容于晉王,汝盍①思之。”于是倒剌沙與探芯深相要結。八月二日,晉王獵于禿剌之地,鐵失密遣斡羅思來告曰:“我與哈散、也先鐵木兒、失禿兒謀已定,事成,推立王為皇帝。”又命斡羅思以其事告倒剌沙,且言:“汝與速忽知之,勿令旭邁杰得聞也。”于是王命囚斡羅思,遣別烈迷失等赴上都,以逆謀告。未至,癸亥,英宗南還,駐蹕南坡。是夕,鐵失等矯殺拜住,英宗遂遇弒于幄殿②。
諸王按梯不花及也先鐵木兒奉皇帝璽綬,北迎帝于鎮所。[九月]癸巳,即皇帝位于龍居河,大赦天上。詔曰:
“薛禪皇帝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依著薛禪皇帝圣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甚么勾當③里,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在后,宗澤篤皇帝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里委付了來。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著,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普顏篤皇帝,侄碩德八剌皇帝。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④,眾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
今我的侄皇帝生天子也么道,迤南諸王大臣、軍上的諸王駙馬臣僚、達達百姓每,眾人商量著: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里合坐地的體例有;其余爭立的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⑤其間,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寧,早就這里即位提說上頭,從著眾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里,大位次里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是日,以知樞密院事淇陽王也先鐵木兒為中書右丞相,諸王月魯鐵木兒襲封安西王。甲午,以內史倒剌沙為中書平章政事,乃馬臺為中書右丞,鐵失知樞密院事,馬思忽同知樞密院事,孛羅為宣徽院使,旭邁杰為宣政院使。乙未,大理護子羅蠻為寇。以樞密副使阿散為御史中丞,內史善僧為中書左丞。丁酉,以完澤知樞密院事,禿滿同僉樞密院事。戊戌,以撒的迷失知樞密院事,章臺同知樞密院事。己亥,敕諭百司:“凡銓⑥授官,遵世祖舊制,惟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宣徽院得自奏聞,余悉由中書。”辛丑,以馬某沙知樞密院事,失禿兒為大司農。召諸王官屬流徙遠地及還元籍者二十四人還京師。是歲,大寧蒙古大千戶部風雪敝畜牧,賑米十五萬石,南康、漳州二路水,淮安、揚州屬縣饑、賑之。
冬十月癸亥,修佛事于大明殿。甲子,遣使至大都,以即位告天地、宗廟、社稷。誅逆賊也先鐵木兒、完者、鎖南、禿滿等于行在所。以旭邁杰為中書右丞相,陜西行中書左丞相禿[忽]魯、通政院使紐澤并為御史大夫,速速為御史中丞。遣旭邁杰、紐澤誅逆賊鐵失、失禿兒、赤斤鐵木兒、脫火赤、章臺等于大都,并戮其子孫,籍入家產。己巳,太白犯亢。戊辰,召亦都護高昌王鐵木兒補化。壬申,以內史按答出為太師、知樞密院事。丙子,太白犯氐。詔百司遵守世祖成憲。癸未,以旭邁杰兼阿速衛達魯花赤。丙戌,以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兀伯都剌為中書平章政事。八番順元及靜江、大理、威楚諸路徭兵為寇,敕湖廣、云南二省招諭之。揚州江都縣火,云南王、西平王二部衛士饑,皆賑之。(略)十二月己未,御史臺經歷朵兒只班、御史撒兒塔罕、兀都蠻、郭也先忽都,并坐黨鐵失免官。御史言:“曩者⑦鐵木迭兒專政,誣殺楊朵兒只,肖拜住、賀伯顏、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黥竄李謙享,成珪,罷免王顏、高昉、張志弼,天下咸知其冤,請昭雪之。”詔存者召還祿用,死者贈官有差。授諸王薛徹干以其父故金印。庚申,以宦者剛答里為中政院使。壬戌,賜潛邸衛士鈔,人六十錠。浚鎮江路漕河及練湖,役丁萬三千五百人。給諸王八剌失里印。戊辰,請皇考、皇妣謚于南郊,皇考晉王曰光圣仁孝皇帝,廟號顯宗,皇妣晉王妃曰宣懿淑圣皇后。己巳,辰星犯(壁壘)[壘壁]陣。庚午,以即位,大賚后妃、諸王、百官,金七百余錠、銀三萬三千錠,錢及幣帛稱是。遣使祀海神天妃。盜入太朝,竊仁宗及莊懿慈圣皇后金主。辛未,熒惑犯房。壬申,作仁宗主,仍督有司捕盜。禜星于司天監。癸酉,德慶路瀧水縣猺劉寅等降。甲戌,命道士吳全節修醮事。乙亥,征東夷民奉獸皮來附。太常院臣言:“世祖以來,太廟歲惟一享,先帝始復古制,一歲四祭,請裁擇之。”帝曰:“祭祀,盛事也,朕何敢簡其禮。”命仍四祭。監察御史脫脫、趙成慶等言:“鐵木迭兒在先朝,包藏禍心,離間親藩,誅戮大臣,使先帝孤立,卒罹⑧大禍。其子鎖南,親與逆謀,久逭天憲,乞正其罪,以快元元之心。月魯、禿禿哈、速敦皆鐵失之黨,不宜寬宥。”遂并伏誅。
秋七月辛酉朔,寧夏地震。庚午,帝崩,壽三十六。葬起輦谷。己卯,大寧路地震。癸未,修佛事于欽明殿。乙酉,皇后、皇太子降旨諭安百姓。丙戌,太白犯軒轅大星。
九月,倒剌沙立皇太子為皇帝,改元天順,詔天下。
泰定之世,災異數見,群臣之間,亦未見其引咎責躬之實。然能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無事,號稱治平,茲其所以為足稱也。
《元史·泰定帝本紀》
[注釋]
①盍:應該。②幄殿:帳篷。③勾當:行為。④每:此處同“們”。⑤晏駕:皇帝去世。⑥銓:選擇。⑦曩者:過去。⑧罹:遭受。
[相關史料]
九月,晉王即帝位于龍居河,大赦天下,以也先鐵木兒為右丞相,倒剌沙為中書平章政事,鐵失知樞密院事。時諸王買奴言于帝曰:“不誅元兇,則陛下善名不著,天下后世何由而知陛下心。”帝深然之。十月,遣使至大都,以即位告天地、宗朝、社稷。誅逆賊也先鐵木兒、完者、禿滿等於行在所。以旭邁杰為中書右丞相,紐澤為御史大夫,遣入京師,收鐵失及其黨赤斤鐵木兒等,悉誅之,戮其子孫,籍沒家產。惟鐵木迭兒子鎖南議遠流①,張珪曰:“鎖南從逆賊,親斫②丞相拜住臂,乃欲活耶?”十一月,帝至大都。十二月,御史臺經歷朵兒只班,御史撒兒塔罕、兀都蠻、郭也先忽都,并坐黨鐵失免官。于是監察御史趙成慶等言:“鐵木迭兒在先朝,包藏禍心,離間親藩,誅戮大臣,使先帝孤立,卒罹大禍。其子鎖南,親與逆謀,久(逃)[逭]天憲,乞正其罪,以快元元之心。月魯、禿禿哈、(散)[速]敦等,皆鐵失之黨,不宜寬宥。”遂并伏誅。
流諸王月魯鐵木兒於云南,按梯不花於海南,曲呂不花於奴兒干,孛羅、兀魯思不花于海島,并坐與鐵失逆謀。
時旭邁杰等言:“南坡之變,諸王買奴逃匿潛邸,愿效死力,且請誅戮元兇,上契宸衷③,嘗蒙獎諭。今臣等議,宗戚之中,能自拔逆黨盡忠朝廷者,惟有買奴。請加封賞,以示激勸。”遂以泰寧縣(三)[五]千戶封買奴為泰寧王。
議討逆功,以倒剌沙為左丞相,[馬某沙],紐澤、鎖禿并加光祿大夫,賜旭邁杰等金有差。
詔改明年元為泰定。
《元史紀事本末·晉邸之立》
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公元1324年)正月,召圖帖睦爾於瓊州。
十月,封圖帖睦爾為懷王,居建康。
致和元年(戊辰,公元1328年)——九月,文宗天歷元年——三月,徙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
七月,帝崩於上都,年三十六,葬起輦谷,稱為泰定帝。
王祎曰:武宗以兄弟相及,約繼世子孫迭居大位。而仁宗惑於儉言④,不守宿諾⑤,傳位英宗,仍使武宗二子明宗、文宗出居於外。及英宗遇殺,而明宗在北,文宗在南,晉邸乘間入繼大統。或謂晉邸非所宜立。雖然,晉王於世祖,孫也,於次為長,雖守藩服,嘗有盟書,今而國統之弗繼,則求所當立者,舍晉王之系,將誰屬耶?然則謂晉邸非所宜立者亦過也。舊傳英宗之弒,晉邸與聞乎,故其歿不舉請謚升祔⑥之典,明其為賊也。然考之《實錄》,皆不得其實,傳聞之謬,烏可信哉。
《元史紀事本末·三帝之立》
十月庚子,鄜王懿璘質班即皇帝位。王,明宗第二子也。帝始崩時,燕帖木兒請皇后立皇子燕帖古思,后不從,命立鄜王,時年甫七歲,百司庶務,感啟皇后取進止⑦。
十一月戊寅,尊皇后為皇太后。
壬辰,鄜王薨,廟號寧宗。
皇太后遣右丞闊里吉思迎妥歡帖睦爾於靜江。初,妥歡帖睦爾既廢,徙⑧高麗,使居大青島,后又徙靜江。至是,鄜王薨,燕帖木兒復請立燕帖古思,皇太后曰:“吾子尚幼,妥歡帖睦爾在廣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長子,於理當立。”乃遣闊里吉思往迎之。(略)
六月己巳,妥歡帖睦爾即皇帝位於上都。
《元史紀事本末·三帝之立》
〔注釋〕
①遠流:流放遠處。②斫:砍殺。③上契宸衷:符合皇帝心意。④儉言:小人之言。⑤宿諾:過去的承諾。⑥請謚升祔:給死去的帝王加謚號,并將牌位移入皇家廟內。⑦感啟皇后取進止:全都奏告皇后聽取決定。⑧徙:遷移。
上一篇:《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