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隨何受使,黥布歸漢
西漢高祖二年(前205),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大戰彭城失利,率軍往西過梁地到達虞縣,對左右謀臣們說:“你們這些人中,沒有可以一起商討大事的。”謁者(官名)隨何說:“不知陛下講的是什么事?”劉邦說:“誰能為我出使淮南,讓九江王黥布發兵叛楚,把項羽留在齊地數月,那么我取天下就有把握了。”隨何說:“我愿意出使淮南。”于是隨何與二十余人一起去淮南。到淮南,九江王黥布三日不見,隨何對九江王太宰說:“九江王不肯見我,一定是認為楚王勢強而漢王勢弱,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讓我見見九江王,如果說得對,不正是九江王想聽到的嗎?如果不對,讓我等二十余人在這里伏斧棄市而死,來表明九江王親楚背漢之意。”于是九江王黥布召見隨何,隨何說:“漢王派我來進書于大王駕下,我私下奇怪大王怎么如此親近楚王?”黥布說:“寡人北向以臣事楚王。”隨何說:“大王與楚王一起并列為諸侯,而今以臣事之,一定以為楚王強大,可以將國托附于他。那么現在楚王伐齊,身先士卒,大王應該悉起淮南之兵,親自為將,為楚軍前鋒,怎么僅派四千人幫助楚王,北面而臣事別人的人應該像你這樣嗎?再說漢王劉邦與楚王戰彭城,大王應該盡集淮南之兵,日夜會戰于彭城之下,而你卻按淮南數萬之兵,無一人渡淮助楚,旁觀誰勝誰敗,難道說托國于別人的人應該像你這樣嗎?大王托名向楚,而想承陰自強,我私下認為這樣做不可取。但是,大王又不背叛楚王,是因為漢王勢弱之故。楚兵雖強,而楚王項羽違約逐殺義帝,天下人必加之不義之名,況楚王又僅以戰勝而自強。漢王雖敗彭城,但收諸侯之兵,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糧,深溝高壁,分兵守關拒塞。楚兵攻漢,間隔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不得,攻戰又不能下,老弱轉運于千里之外。即至滎陽、成皋,漢兵堅守不動,進不能攻,退不能守,因此楚兵易疲。即使楚兵戰勝,諸侯兵也會自危而救漢王。所以說,楚兵強大,恰恰會招致天下諸侯之兵的聯合。因此,楚不如漢,其勢顯而易見。如今大王不投奔萬全之漢而自托于危亡之楚,我為大王感到迷惑不解。我不是說淮南之兵就可以使楚國滅亡,但大王發兵叛楚,項羽必然留在東南地區,那么漢王劉邦奪取天下可以萬無一失。所以我請求大王仗劍歸漢王,漢王一定會割地分封大王,又何況是淮南,一定會為大王所有。因此,漢王派我來進此愚計,希望大王稍加留意。”黥布說:“請求奉漢王之命令。”暗地里答應叛楚歸漢,未敢泄露。當時,楚國使者在淮南,正急著督促黥布發兵助楚。隨何奪門而人說:“九江王已經歸附漢王,楚王怎么能夠得其發兵!”黥布驚愕不已,楚國使者起身而去,隨何對黥布說:“事情已到這一步,唯一的辦法是殺掉楚使,不讓他們回去,并趕快去與漢王合并一處。”黥布說:“我聽你的。”于是起兵攻楚,楚王派項聲、龍且攻打淮南,項羽留攻下邑。數月,龍且攻破淮南,大敗黥布軍,黥布與隨何間行歸漢王。后來,漢王立黥布為淮南王,與劉賈入九江,收殘兵數千人,誘使楚將周殷叛楚,于是發九江兵助漢王擊項羽,破垓下。(《漢書·黥布傳》)
上一篇:審時察勢·陳橋兵變
下一篇:引蛇出洞·非狂非癲,計殺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