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擊短·虛實易位,冉閔授首
冉閔與慕容氏數次交鋒,都以損兵折將告終,在后者節節進逼下,冉閔退到弧水(今天津海河)扎營。慕容恪跟蹤而來,在冉閔對面列陣對峙。冉閔雖處劣勢,但只要用兵得當,仍有可能轉敗為勝。事實上,慕容恪的士兵就普遍對他深懷畏懼。遺憾的是,冉閔過于相信自己的勇敢和手下功夫,以為武功高強就可以決定戰爭的結局,因此,他視諸將有關避開敵人鋒芒、等敵人銳氣耗盡再行反擊的建議為懦夫言論;此外,他這次大舉興兵的基本設想就是掃平幽州,斬慕容俊,如今遇到慕容恪就做縮頭烏龜,他覺得簡直就是難以承受的奇恥大辱,他沒有想過,戰略上的示弱與放棄自尊有著怎樣的本質上的差別。他執意出戰,連打十次大仗都碰得頭破血流。到了這種時候,他本應該及時反思,調整戰略,但他依舊執迷不悟,準備豁出老本做最后一擊。這當然是慕容恪所求之不得的,他連連取勝,現在士氣正旺,速戰速決對他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弊。再說慕容恪的腦子確實比冉閔管用得多,他很清楚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戰略戰術而非個人的武功,他也知道冉閔的致命弱點就是迷信武功而忽視戰略戰術,因此他斷定冉閔如果孤注一擲就會輸得血本無歸。而且他料到冉閔的最后一擊絕對是直取中軍。于是選擇了五千射術一流、性格穩定的勇士,在中軍布置下鐵鎖連環馬,準備拖住冉閔。然后將優勢兵力集中到左右兩翼,等到冉閔與中軍纏斗不休時同時包抄過去,使冉閔插翅難飛。冉閔果然進攻中軍,但這時慕容恪的左右兩翼突然掩殺過來,三面合圍,殺聲震地。冉閔大敗,在逃跑途中被慕容恪抓獲,遣送龍城(今遼寧朝陽縣。時為慕容皝國都)斬首。冉氏王朝隨后覆滅。(《晉書·石季龍載記》、《晉書·慕容俊載記》)
上一篇:欲擒先縱·欲取故予·蘇秦說齊王歸還燕城池
下一篇:趁火打劫·袁氏兄弟火拼,曹操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