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戰斗(197年7月7~8日)
盧溝橋戰斗與平津作戰
1937年7月,中國第29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地區對日軍中國駐屯軍一部的防御戰斗;隨后在平(今北京)津(今天津)地區與日軍的作戰,則稱為平津作戰。
7月7日,駐豐臺日軍第3大隊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并詭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日軍第3大隊便向盧溝橋地區進攻,攻占了龍王廟(回龍廟)和鐵路橋陣地并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以此為標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盧溝橋事變發生后,日本政府一方面標榜“不擴大”方針,一方面向華北派兵,自7月16至20日,日軍各部隊已分別集結于密云、高麗營、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區,完成對北平、天津的包圍。25日,日軍第20師團一部對廊坊中國第38師第113旅發起進攻,26日12時,廊坊守軍轉移,廊坊失守,北倉、楊村陷落,平津交通割斷。27日,日軍分別對通縣(今北京通州)、團河、湯山等地第29軍駐軍發起進攻。守軍分別退至南苑和北苑。28日,日軍對南苑兵營展開猛攻,南苑守軍指揮失靈,各自為戰,傷亡慘重,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在指揮作戰中殉國。與此同時,第29軍第37師一部向駐豐臺日軍發起進攻,被日軍增援部隊擊退。當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攻占清河,該地守軍退至黃寺。29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攻占黃寺,北苑守軍獨立第39旅轉移,北平陷落。駐防天津的第29軍第38師部隊和天津保安隊乘日軍主力進攻北平之機,于29日晨向天津日軍出擊,在日軍空中轟炸、地面猛烈炮火攻擊下,部隊傷亡慘重,遂退至靜海、馬廠一帶,30日,天津失守。
平津作戰是日軍發動大規模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個戰役。
盧溝橋事變(半景畫局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日本侵略軍炮擊宛平城
盧溝橋頭的“盧溝曉月”碑
盧溝橋事變中堅守在盧溝橋頭的中國軍隊士兵
上一篇:《劉裕滅南燕、后秦之戰(409~417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孟良崮戰役(1947年5月1~16日)》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