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滅大順政權之戰(1644~1645年)
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清軍擊滅大順政權的作戰。
順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由山海關敗回京師(今北京),二十九日在武英殿補即帝位后,次日即放棄京師向西安轉移。清軍于五月二日進占京師,九月十九日,順治帝福臨由盛京(今遼寧沈陽)到達京師,十月初一登基典禮,定都京師。攝政王多爾袞采取先西北,后江南的戰略方針,命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精騎2萬及吳三桂、尚可喜部,由大同附近迂回至榆林地區再南下,經米脂、延安向西安進攻;命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精騎2萬及孔有德、耿仲明部南下豫北,渡河后西經潼關向西安進攻;命降將唐通率所部引導山西清軍由保德渡河佯攻,以鉗制陜西大順軍,保障北路主力的作戰。
十月下旬,各路清軍先后行動,為隱蔽企圖,多鐸軍揚言南下進攻南明。十二月間,北路清軍包圍了榆林,進至米脂;南路清軍擊敗圍攻懷慶(今河南沁陽)的大順軍后,由孟津渡河西進,逼近潼關。順治二年正月十二日,清軍在激戰十幾天后,攻占了潼關。李自成為擺脫腹背受敵的不利處境,于十三日放棄西安,向湖廣轉移。這時,困守榆林、延安一帶的大順軍李過、高一功等部,也被迫西撤川東,關中全為清軍控制。多爾袞認為大順軍主力已敗,遂調整部署:令多鐸轉軍南下,進攻南明,令阿濟格追擊李自成。
李自成出武關,經鄧州于三月間進至襄陽(今湖北襄樊),此間大順軍已損失慘重。四月下旬,大順軍進至九江以西20千米處時,又被清軍追及,戰死將官40余人,損失船只300余艘。李自成遂自焚僅余的200多艘船只,率殘部數萬人登岸向湖廣撤退。五月初四,進至通山縣九宮山(今屬湖北),李自成率20余人登山勘察時,突遭地方武裝包圍,全部犧牲。清軍追至圍攻,大順政權亡。余部與南明聯合,繼續抗清。
上一篇:《清滅大西政權之戰(164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漠北之戰(公元前11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