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戰役(1949年11月6日~1月14日)
1949年11至12月,人民解放軍第4野戰軍主力及第2野戰軍一部在廣西境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追擊作戰。
廣東戰役后,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的右側背已完全暴露。為追殲該集團于廣西境內,第4野戰軍主力和第2野戰軍第4兵團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分三路向廣西進軍。11月6日,人民解放軍西路軍自湘西洞口、武岡等地秘密出動,取道黔桂邊向國民黨軍側后迂回。南路軍按預定計劃向信宜地區開進。北路軍集結于湘桂邊境。國民黨軍為打開逃往海南島和國外的道路,組織“南線攻勢”,圖謀與西逃于合浦、靈山地區的余漢謀殘部夾擊人民解放軍。11月25日,國民黨軍以第3兵團擔任主攻,以第11兵團和余漢謀殘部為兩翼助攻,向人民解放軍第4兵團陣地攻擊。26日,人民解放軍第43軍突然出現于信宜以北,殲滅國民黨軍第11兵團先頭師大部、第11兵團部及第58軍主力于容縣。國民黨軍第3兵團即向陸川、博白收縮,企圖向雷州半島逃跑。人民解放軍第43、第14、第15軍迅速追至博白地區,并將其大部殲滅。12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13軍將襲占廉江的余漢謀殘部第32師殲滅。戰役第一階段結束。白崇禧指揮其第1、第10兵團和第3、第11兵團殘部以及逃至南寧的“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直屬隊,分向欽縣(今廣西欽州)、防城(今廣西防城港)及中越邊境撤退。人民解放軍立即向欽縣方向猛追。12月7日,人民解放軍第13軍和第14軍主力攻占欽縣。第40軍在百合圩、靈山追殲國民黨軍第125軍和第46軍1個師。第40、第45、第43軍和第14軍一部已將國民黨軍第10兵團殘部、第46軍等部聚殲于小董圩、大寺地區。西路第38軍占領百色、都安(今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封閉了國民黨軍西逃的道路。第39軍先后攻占南寧、大塘、陳墟地區,截殲國民黨軍第1兵團一部和第11兵團殘部。戰役第二階段結束。此時,白崇禧又急令第1兵團殘部西逃右江北岸,第10兵團殘部進入十萬大山隱蔽,爾后伺機逃入越南。人民解放軍第39軍主力和第43軍、第13軍各一部繼續迅速追殲,至11日解放憑祥和鎮南關,14日又進占愛店。白崇禧集團除其指揮所及兩個保安團逃往海南島、殘部兩萬余人逃入越南外,其余全部被殲。
此役,人民解放軍共殲國民黨軍17萬余人,圓滿完成了殲滅白崇禧集團于廣西境內的戰役意圖。至此,中南大陸作戰勝利結束。
上一篇:《廣州起義(197年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抗擊八國聯軍侵華之戰(1900年6月~1901年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