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君山·銀盤青螺美仙樂盈洞庭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個山島,與岳陽城相距水程15公里。它面積雖僅0.96平方公里,卻以其風(fēng)光的秀麗、神話傳說的豐富和名勝古跡的眾多而與岳陽樓齊名天下。
靈秀與物華
“未到江南先一笑,洞庭湖上對君山。”(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君山的存在,為浩瀚云夢增添了無限的秀色與靈氣。
君山呈橢圓形,由亭亭玉立的大小七十二個山峰組成,而峰峰相連又匯成十二個“螺髻”。遠(yuǎn)看如橫黛,似青螺,點綴于明鏡般的洞庭之中,極為秀美。李白“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等名句,都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君山的獨特風(fēng)貌。及登臨其上,放眼浩茫洞庭,則又可攬一湖浩氣,似大海洗胸,心曠脫俗。故清文學(xué)家吳敏樹嘆曰:“此山攬納洞庭一湖,其浩渺雄壯之觀,以視郡治岳陽更為過之。”
君山由于四面環(huán)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故又為充滿生氣的自然王國。這里有灰鷗、天鵝、花雀、翠鳥、錦雞、魚燕、黃鸝、杜鵑、斑鳩、畫眉、綬帶鳥等鳴鳥、水鳥三十余種。南麓湘水一角,盛產(chǎn)傳說由王母娘娘銀簪掉落洞庭而化成的珍品銀魚。山上有一種龜板有裂縫既有觀賞價值又是釀造龜蛇名酒原料的金龜。君山佳木蔥籠,群英競秀。君山紅綠葉一年四季紅綠變幻,觀賞價值不亞于北京香山紅葉;龍舌山附近傳為楊么所植君山金桂濃蔭遮天蔽日,芳香溢遍全島。君山自古多奇竹,今猶姿色未減:斑竹一枝千滴淚,令人夢魂牽繞;方竹,遠(yuǎn)看無甚異樣,觸摸即覺其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龜甲竹,竹筒形似龜背,紋絡(luò)清晰,且有動感,活如群龜引頸上爬,極富生氣與圖案美;羅漢竹,竹竿下部節(jié)密匝而突變,呈斜面相互交結(jié),酷似十八羅漢袒腹相向,傳為古時君山一老僧以德行引來上界羅漢幻化而成,近年因竹節(jié)增長變慢,正面看竹節(jié)似張張人面,側(cè)面瞧又似個個“人”字,故生物學(xué)者又鑒定為人面竹;梅花竹,竹干有深溝槽,狀如梅花;圣音竹,竹竿上小下大,呈喇叭狀,傳過去僧人將其作喇叭,吹出聲音不同凡響;鳳凰竹,枝葉纖細(xì),婀娜多姿,亦名孝順竹;連理竹,同體異枝,枝葉繁茂,隨風(fēng)飄拂,沙沙有聲,兩根者如夫妻并肩攜手,三根四根者如歡歌同舞之和睦家庭,民間傳其為柳毅和龍女之化身;實心水竹,質(zhì)地堅實,其竹筍居然嘴尖皮厚而腹中不空,故岳陽青年男女婚前多雙雙前來采擷,用以吊在床上掛鴛鴦?wù)斫怼约案骶咛厣淖现瘛㈤瘛堉瘛⑶嗷h竹、長耳箬竹等十余種。
君山更以“洞庭茶島”著稱于世。君山茶歷史悠久。《中國茶經(jīng)》載,初唐老僧“白鶴真人”從外地帶來八棵茶苗,君山始有茶樹。然后在君山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下繁衍生長,至后唐即被列貢品。歷代相襲,至乾隆規(guī)定每年要向朝廷進(jìn)貢。相傳唐文成公主赴藏聯(lián)姻時,君山茶即是隨身攜帶禮品之一。《紅樓夢》中寫妙玉用梅花積雪烹煮的老君眉茶,即為君山銀針茶。因君山茶好,歷代人們爭用最好的詞語來命名它:白鶴茶、黃翎毛、龍鱗、鳳羽、洞庭春、君山綠、君山毛尖等。現(xiàn)有兩個品種,其一沿用君山毛尖舊稱,195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另一為五十年代所育新品種“君山銀針”,曾于1956年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被譽為“金鑲玉”。君山銀針不僅是茶中珍品,沖泡時還富欣賞之趣。它細(xì)若銀針;白毫顯露完整,芽身金黃。置于杯中,沖下沸水,芽尖即顆顆朝上,懸空豎立。繼而徐徐下沉杯底,如群筍出土,筍尖林立。這時,杏黃色茶汁冉冉擴散,似云霞浮動。若繼續(xù)沖泡,則可見茶芽三起三落,三番美趣。
昆侖石與七十二仙螺
或許正是由于君山造型的奇特和物產(chǎn)的豐美,人們對它的來歷就不能不作最美好的想象了。有說它原是女媧補天的昆侖石:女媧為補天,歷經(jīng)千辛萬苦來到昆侖山頂,找到五色寶石,煉成比彩云還漂亮,比棉花還柔軟的熔漿,雙手捧著補天上的窟窿。正補時,突然從南海刮來一股狂風(fēng)將她手里的熔漿刮跑,一直吹落洞庭湖,變?yōu)槠呤€形態(tài)不同的山峰。女媧乘虎趕來時,山峰還軟綿綿的呢。也有說它是洞庭湖中七十二仙螺造的:很早以前,洞庭湖里住著七十二個修煉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的仙螺姑娘。有一年,連天暴雨使洞庭湖泛濫成災(zāi)。望著湖水中掙扎呼救的男女老少,仙螺姑娘們立即忍著劇烈的疼痛,并冒著再也回不到仙螺宮去的危險(螺殼是她們的命根,若一天里回不到殼里,便就是再修煉九千九百九十九年,也回不得仙螺宮),脫下螺殼,變作大船,搶救災(zāi)民。打撈了七天七夜,救上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她們卻因過度疲勞而昏倒。等她們醒來時,那相連在一起的七十二條大船已擱淺在湖灘。為了讓死里逃生的災(zāi)民得以生存,她們又將大船變成七十二座風(fēng)姿各異的山峰,峰峰相連而成小島。然后,一齊扯下自己青絲般的頭發(fā)撒在七十二峰上,變成青松、翠竹、麥苗……撕碎彩云般的衣裙拋在七十二峰上,變成牡丹、金桂、杜鵑、芙蓉……她們給人們帶來了幸福,人們也永遠(yuǎn)記住她們。君山這七十二峰,一直保留著“翠螺峰”、“碧螺峰”、“黛螺峰”等等美麗的名字。
神仙洞庭之府
君山長年隱沒在洞庭煙波之中,古云夢那冬春多霧、夏秋多云、朝暉夕陰的天氣和碧浪凌空、橫無際涯的環(huán)境,給它涂上了濃重的神秘色彩,古人多疑有仙靈洞府居于其中。如晉王嘉《拾遺記》云:“洞庭之山,浮于水上,其上金堂數(shù)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音,徹于山頂。”道書將其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高崶《游岳陽洞庭記》和明隆慶《岳州府志》亦分別有十二福地、十五福地之說)。故君山初名洞庭山,意即其為神仙“洞府之庭”。(《湘妃廟紀(jì)略》)。后因娥皇、女英之傳說而亦稱湘山、君山。
君山的神秘莫測,使得它幾乎一草一木、一竹一石都有著美麗的傳說。其中涉及到的最早的人物,大概是三皇五帝中的黃帝。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據(jù)考,上述荊山即君山。今君山西南崖下猴子洞上方有一平臺,傳說即為當(dāng)年黃帝鑄鼎臺。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故又名軒轅臺。據(jù)古籍載,軒轅臺旁黃帝乘龍飛升處,舊時建有飛仙亭(亦名飛升亭)。惜早已不存。這里歷來是游人駐足沉思之處。“五月扁舟過洞庭,魚龍吹浪水云腥。軒轅黃帝今何在?回首巴山蘆葉青”,唐胡曾這首《軒轅臺》詩或許代表了許多炎黃子孫的緬懷先祖之情。
除黃帝以外,還有秦皇、漢武、娥皇、女英、柳毅等傳說。君山的靈秀和神異,使得歷代許多文人騷客向往不已。一些達(dá)官貴人,更是將君山視為神靈,每到君山便建廟塑神、題字刻石,致使其山山有亭,坡坡有廟,素以“集奇撮勝”著稱。據(jù)《巴陵縣志》載,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五井、四臺。惜多毀圮,現(xiàn)修復(fù)者有二妃墓、封山印、朗吟亭、柳毅井、傳書亭、酒香亭等。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杭州·錢镠發(fā)跡處南宋偏安地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驪山·錦繡驪山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