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澆油·落井下石·煬帝挾嫌,裴蘊推逆
隋煬帝大業初年,薛道衡從番州刺史任上卸職回京,以一篇《高祖文皇帝頌》進獻煬帝,文中對隋高祖楊堅的功德備極贊揚,實在只是一種先朝重臣懷舊心理的正常表現,此外并無他意。隋煬帝看完以后心里卻很不舒服,以為道衡名為歌頌高祖,其實則在諷喻本朝天子才德不如先帝,于是改授道衡為司隸大夫,隨時準備治罪。不要以為煬帝這是在小題大做,深刻的誤解再加上舊時的積恨,完全可以使一個并非寬懷大度的人產生非常極端的念頭。煬帝與道衡的過節由來已久,那還是在隋文帝開皇年間,薛道衡因提拔官員有黨同蘇威之嫌而被革職發配嶺表,那時楊廣也還是一個普通藩王(時封晉王),坐鎮著揚州這一塊風水寶地,正在極力羅致人才,聽說道衡獲罪,馬上就派人暗示,只要道衡特意路經揚州,他將表奏他在晉王府任職。而道衡本無意進入王府,所以他竟從江陵方向轉赴發配地,讓晉王的期待化為泡影。楊廣自此懷恨在心,但其時既非太子,又身居閫外,也拿道衡無計奈何。現在就不同了,他身在九重天上,生殺予奪操于一手,自然想要道衡怎樣道衡都得俯首聽命。不幸的是,道衡完全忘記了他不肯為晉王效力的那段往事,更沒有意識到來自當今皇上的危險已經迫在眉睫,盡管司隸刺史曾好心提醒他趕快杜絕賓客,對皇上卑辭下氣以免無妄之災,他還是我行我素。后來朝臣議行新的法令,很長時間也沒能做出最終的決定,道衡觸景生情,慨然嘆道:“假如有高颎在,新令只怕早就推行了!”他沒有想過,高颎也是言成禍福才被煬帝殺掉的,他說這話豈非自找麻煩?煬帝聽說之后果然大怒,下令執法人員嚴厲勘問。而審理此案的御史大夫裴蘊恰好是個善于揣摩、附會皇上心意的人物,凡是皇上有意加罪者,他都能歪曲法典,順應主子意愿,務必將這個招惹皇帝的倒霉蛋打入萬劫不復的地獄,薛道衡的才華又是他向來所深心嫉妒的,皇帝說聲打倒,他自然樂得再踏上一只腳。于是他入奏煬帝,有意羅織道衡的罪狀,稱道衡恃舊負才,目無君長,一貫對皇上的圣旨腹非私議,推惡于國,妄生禍端,這種人的罪名表面上雖然隱晦不清,究其中心深意則是非常嚴重的悖逆行為,不可不嚴加懲治。煬帝說:“不錯。我年輕時多次跟他出兵打仗,他就一直將我視為童稚之輩,只管與高颎、賀若弼之流操持威權,其罪名已經不輕。在我即位以后,心懷不安,因天下太平,他才沒有公然起兵造反,但骨子里面何嘗不是時刻在等待著這一機會!所以裴公以叛逆論其罪狀,真是深得要領,妙體朕心。”就這樣,煬帝與裴蘊一唱一和,憑空給道衡加上一條十惡不赦的反罪予以誅殺,并將道衡的妻兒子女遠徙且末(今新疆且末縣附近)。(《隋書·薛道衡傳》、《隋書·裴蘊傳》)
上一篇:因勢利導·興利除害·靈活變通,劉晏理財有術
下一篇:奇貨可居·獻妹妹李園奪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