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及軍區部隊同國民黨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江蘇省連云、西至河南省商丘,北起山東省郯城、南抵淮河的廣大區域內進行的戰略性戰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都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所擁有的軍隊不但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也已經占據優勢。國民黨軍統帥部以徐州“剿匪”總司令劉峙集團4個兵團、3個綏靖區以及位于平漢線南段的第12兵團等部共29個軍79個師約70萬人,分別置于津浦線徐州至蚌埠段及其兩側地區,以攻勢防御,依托淮河以抗擊人民解放軍的進攻。中共中央軍委依據全國戰局的發展和徐州國民黨軍撤守未定的有利情況,決定舉行淮海戰役,要求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集中22個步兵縱隊、1個特種兵縱隊及華東、中原、冀魯豫邊區地方武裝共60萬余的兵力,協同作戰,求殲劉峙集團于淮河以北。11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5人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統籌淮海前線的一切事宜。
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華東野戰軍主力以求殲國民黨軍第7兵團為目標,向新安鎮地區急進。8日,國民黨軍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第59軍主力和第77軍一部共2.3萬人在賈汪、臺兒莊地區起義。劉峙得知人民解放軍多路向徐州前進及何、張起義,急令正在轉移中的第2、第7、第13、第16兵團等部向徐州收縮靠攏。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要求各部隊力求迅速圍殲第7兵團,并拖住其余各路國民黨軍。至11日,華東野戰軍已將第7兵團合圍在以碾莊為中心的狹小地區內,戰至22日黃昏,全殲該兵團,兵團司令官黃百韜在作戰中喪命。同時,由徐州東援的第2、第13兵團也遭到沉重打擊。其間,中原野戰軍于16日攻克戰略樞紐宿縣(今安徽宿州),切斷了徐州、蚌埠間聯系,孤立了徐州。11月24日,中原野戰軍主力向進至澮河南岸的國民黨軍第12兵團全線出擊,激戰至25日,將該兵團合圍在以雙堆集為中心的地域內。30日,國民黨軍徐州“剿匪”副總司令杜聿明率30萬人放棄徐州,向西南撤退。人民解放軍當即占領徐州,并將杜聿明集團30萬人包圍在陳官莊、青龍集為中心的狹小地域內。12月6日殲滅單獨突圍的孫元良兵團。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一部于13日晚對被圍在雙堆集的第12兵團發起總攻,激戰至15日,全殲第12兵團,俘兵團司令官黃維。1949年1月6日,華東野戰軍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戰至10日,全殲該部,擊斃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戰役結束。
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至此,蔣介石在華東、中原戰場上的主要力量和精銳師團已喪失殆盡,國民黨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及武漢已處于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上一篇:《海南島戰役(1950年月5日~5月1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湖口之戰(1855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