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年8月)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至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中國軍民抗擊英國借口中國銷毀鴉片而發動的侵華戰爭,史稱“鴉片戰爭”。
清中葉以后,英國等國向中國輸出毒品鴉片,給中國造成嚴重危害。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毀查禁的鴉片。英國政府即以此為借口,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率領下,陸續抵達澳門附近海面,相繼封鎖廣州、廈門等???,并于7月6日攻占浙江定海(今浙江舟山),作為侵略據點,8月抵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懾于敵兵威,罷免林則徐,改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談判。英軍由于疾疫流行,秋冬將至,9月15日起碇南返。
中英談判期間,英軍于1841年1月7日攻占虎門的沙角、大角炮臺。道光帝聞迅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并從各地調兵萬余人增援廣東。2月26日,英軍攻占虎門橫檔一線各炮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5月24日,英軍占據廣州城外高地,向城內炮擊,迫使奕山接受英方條件,交贖城費600萬元,以換取英軍撤出廣州地區。城北郊三元里一帶的民眾則自發地組織起來抗擊英國侵略者。
英國政府對義律等在廣州攫取的利益尚嫌太少,改派璞鼎查為全權代表來華,擴大侵略。1841年8月26日,璞鼎查率艦隊攻陷廈門,10月1日再陷定海(1841年2月英國放棄定海),10日陷鎮海,13日占寧波。而后屯兵浙東一帶,等待援軍。道光帝又派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率各地增援的兵勇反攻浙東。1842年3月10日,奕經命清軍分路反攻,企圖一舉收復失地,均失利。15日,英軍趁勢奪取慈溪等地。道光帝再次希望媾和,調盛京將軍耆英與英軍談判。
1842年5月,英軍由寧波起程北犯,18日陷浙江乍浦,6月16日攻占吳淞,清軍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在援軍陸續到達后,璞鼎查以艦船73艘、陸軍萬余人,溯長江而上,7月21日陷鎮江,但遭清軍頑強抵抗,被擊斃169人。27日,英艦隊駛抵江寧(今江蘇南京)江面。耆英等無心再戰,全部接受侵略者的要求,8月29日與璞鼎查簽定不平等的《南京條約》,戰爭結束。
鴉片戰爭是中國第一次抗擊西方列強侵略的戰爭。由于清朝廷和戰不定,清軍裝備落后,不諳敵情等原因,戰爭失敗。從此,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內地省份增援沿海兵力調出兵額
上一篇:《第一次長沙會戰(199年9~10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苻堅統一北方之戰(57~8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