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保定之旅·北岳廟·鬼、碑雙絕
北岳廟在曲陽縣城內西部,坐北朝南,為歷代帝王遙祭北岳恒山之處。
天漢三年(前98),漢武帝劉徹在上曲陽建北岳祠;北魏宣武帝年間(500—512),又在此大興土木建成北岳廟,其后歷代均有修葺或增建。遼時北岳廟毀于戰火;宋淳化三年(991),宋太宗敕詔重建北岳廟;元明清各代先后都有修建。按文獻或廟內保存的明代碑刻記載:北岳廟有門三重,最南為神門,也是縣城的西南門,神門之內,還有碑坊,正對著大門,也叫朝岳門,其北是敬一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德寧殿和望岳亭以及在軸線兩側的其他附屬建筑。現僅存敬一亭(今稱天一亭、銜香亭)、凌霄門、三山門和德寧殿。
德寧殿是北岳廟的主殿,琉璃瓦頂,重檐四柱。因正門高懸“德寧之殿”匾額而得名。大殿面闊九間,進深六間,高約30米。殿內東西兩墻繪有巨幅《天宮圖》壁畫,高約7米,長約18米。東墻壁畫為“龍興雨施”,西墻壁畫為“萬國顯寧”。壁畫線條灑脫流暢,敷色濃淡相宜,衣帶當風,長袍曳地,玉袂飄舉,堪稱神筆。尤其是西壁的最高處所繪“飛天之神”,形象猙獰,怒目圓睜,虬須云鬢,毛根出肉,肌肉強壯,突兀隆起,力強勁健,氣勢逼人,因而有“曲陽的鬼,趙州的水”(指趙州柏林寺壁畫水)之說。相傳這是唐朝吳道子真跡,實則出自元代之后的無名匠師仿唐人技法之作。據傳隋末竇建德曾率農民起義軍進駐曲陽。起義軍紀律嚴明,深得民心。民間為紀念起義軍,稱德寧之殿為“竇王殿”。北岳廟的碑刻非常豐富,從北魏以來,有歷代碑刻一百三十七塊,多為歷代修廟碑記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形式不一,有詩、詞、散文等。就書法藝術而論,行、草、隸、篆、楷樣樣具備,而且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如趙孟頫的“大元朝列大夫騎都尉弘農伯楊公神道碑銘”、以“狂草”著名的懷素碑、譽為三大宋碑之一的韓琦碑等。其中大魏王府君碑,在康有為編纂的《廣藝舟雙楫》一書中定為“神品”。
上一篇:茫茫高原雪·后藏之旅·羊卓雍湖·高原碧玉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漢中之旅·定軍山·魏蜀征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