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效力烏拉 后半生效力后金
吳巴海(?—1639),明烏拉部女真人,姓瓜爾佳氏,冠漢字單姓“汪”。“汪”為母姓,“關”為子姓。
明萬歷四十年(1612)冬十二月份,努爾哈赤率三萬騎兵攻打烏拉部,先連克宜罕山、鄂謨、遜扎泰、郭多、金州五城,后駐扎各城中。在重兵壓境下,此人受部主布占泰之重托,乘一只獨木小舟(威虎)駛向松花江江心處,與大江南岸營帳里的努爾哈赤對話求和,努爾哈赤穩坐營帳中,拒絕與他對話。未幾,掃興而返舊街城內。
為什么遭到努爾哈赤拒談了呢?因為此人是布占泰的心腹,能說善辯的說客,相當于貼身的重臣式人物。殊不知,這類人物恰是努爾哈赤最厭煩的人物。
轉年(1613)農歷正月間,烏拉部終滅,布占泰乘機單身北逃沿江(今九臺莽卡鄉沿江村)后,輾轉西去了葉赫部潛居起來。戰后,吳巴海因戰降被收編為佛滿洲鑲藍旗籍,隨努爾哈赤去了赫圖阿拉城,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由“臣”變成了兵!
后金天命三年(1618),從努爾哈赤征明,討伐尼堪外蘭(漢人)。戰后,贈給一個牛錄額真(先為“箭主”,后稱“佐領”)單位,統管三百口人。吳巴海,從此正式為官。
天聰元年(1627),從征朝鮮,克義州城(今朝鮮新義州)。戰后,旋征明錦州城(今遼寧省錦州市城)。五年(1631),接收東海女真人瓦爾喀部(今吉林省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所在地的斐優城),獲降民數千。事成后,皇太極親自赴沈陽城城門外接迎,設宴款待,接風洗塵,賜號“巴圖魯(勇士)”。六年(1632),從征蒙古,進剿察哈爾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宣化以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以南,東至內蒙古多倫、巴顏,西至張家口市張北、康保)。七年(1633),指派他率兵赴圖們江北岸(今吉林省琿春市),阻截由寧古塔(今黑龍江省海林市新安鄉舊街村)南去琿春后,越江與朝鮮會寧郡(今朝鮮咸鏡北道)暗地私通民間經貿活動的十五名女真人。事后,先征東海女真人虎兒哈部,再南折琿春接收主投的降民。事成后,皇太極設宴犒勞他。九年(1635),從岳岱(代善長子)鎮守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城)。
崇德元年(1636),晉世職一等輕車都尉、男爵、本旗(鑲藍旗),副都統。同年,又晉子爵,賞給他一批衣物、仆馬和一方莊田。至此,其成為后金時間五十位封爵的異姓貴族成員之一。三年(1638),有人揭發檢舉他犯有包庇隱匿之罪,故罷去了副都統官職。原因是,他包庇了本旗人當中的犯罪者。事發后,改派他駐防寧古塔城(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城),名為駐防,實為流放,無職無兵無權了!四年(1639),郁郁寡歡,病死于寧安新城(今寧安市城),從此結束了一生。
吳巴海,無嗣,養一子(過繼一子)傅喀,承襲了他的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后無下文。
吳巴海弟弟夏色,披甲充軍,承襲了家兄的騎都尉世職。后無下文。
吳巴海的侄子錫漢(夏色之子),披甲充軍。待夏色死后,承襲了騎都尉世職。后無下文。
在《吳巴海傳》中,附記三人,他們之間是兩代人的關系。而在官位上,只有副都統(正二品,武職)一人。
上一篇:祖父余蔭孫襲承 一帆風順任都統-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水木年華歸為丁 由丁變兵授譽稱-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