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華山之旅·華山·道教與華山
華山為道教名山,唐、五代、北宋,為道教在華山發展的興盛時期。落雁峰西北山腰的“孝子峰”,傳為道教教祖老子煉丹之所,有老君煉丹爐、八卦池等遺跡。華山云臺峰側有長春石洞,傳說唐貞觀年間道士杜懷謙曾隱居于此,自號長春先生。玉泉院又稱“希夷祠”,北宋道士陳摶(號希夷)曾在此隱居,修筑道觀。華山不僅留有許多道教遺跡,還留傳著許多道教色彩的傳說。
老君犁溝度眾生
云臺峰為華山北峰,云臺峰三面懸絕,唯一道山嶺與南邊諸峰相連,極難攀登。在陡峭的石壁中,有一條溝形小路通往山頂,名老君犁溝。傳說華山腳下有個大財主,有一年他打著給華山上的神修路的幌子,騙取不少錢財。那些交不起租子的窮苦佃戶們則被逼著來華山北峰下修路。由于山勢險惡、工程艱難,死傷不計其數,窮佃戶們怨氣沖天,這股怨氣越聚越多,直沖天空。太上老君騎青牛路過華山,被這股怨氣擋住了牛頭。老君動了惻隱之心,把如意變成鐵犁,絲絳作韁繩,架上青牛,犁出一條道來。犁完道,老君讓牛臥在一旁休息,把犁掛在北峰后的石壁上,就駕云走了。人們為了感謝老君,便把這條路叫做“老君犁溝”。現在“群仙觀”上的臥牛石,據說就是老君的青牛所化。現在老君犁溝的石壁上的條條紋路,猶如新翻開的濕土,犁溝也像新開的一樣。
陳摶博臺贏華山
相傳趙匡胤還未當皇帝前,有一年,闖了禍被官府通緝,逃難到華陰。華山道士陳摶正在玉泉院隱居修道,算得趙匡胤日后有天子之位,這天要來華山峪谷避難,便化作一個賣桃老漢,點化他入正道,勸他說:“柴榮目前正在潼關招兵,你這么個堂堂大丈夫,為啥不去吃糧當兵,謀個長久之計呢?”趙匡胤依言投奔柴榮,深受賞識,不久便當上了總兵。他想這全是賣桃老漢幫他出主意的結果,便去華陰向賣桃老漢道謝。
趙匡胤在華山玉泉院碰到了陳摶,看到陳摶桌上有棋盤,棋癮發作,把尋賣桃老漢的事忘在腦后,便同陳摶下棋賭輸贏來。陳摶引著趙匡胤到東峰東南角的博臺(又名棋盤臺)下棋,趙匡胤盤盤皆輸,連軍刀、戰馬都輸了。實在沒有可輸的東西了,一著急信口說出:“我輸華山!”陳摶說:“那要立個文約為憑。”趙匡胤心想,這老頭八成是瘋癲了,華山又不是我家的,便寫了個文約。這盤趙匡胤又輸了,他還想下,陳摶不愿下,拿起贏來的軍刀,拉上贏來的馬就跑,趙匡胤在后面追趕,眼看要趕上了,可隔著一道溝,怎么也過不去。趙匡胤急了,大喊起來:“除非你是大羅神仙(天上最高的神位),我才不趕你哩!”陳摶正等著這句話呢,趕忙說道:“謝主龍恩!”趙匡胤十分驚訝,說:“你怎么這么稱呼呢?”陳摶說:“因為你日后有九五之尊!”趙匡胤醒悟過來,后悔立了文約,正想搶奪,不料伸手“啪”的一掌,反落了一個手印。“仙掌”崖上的“仙掌”就是這一掌留下的。又伸手去搶,陳摶噓了一口氣,將文約吹到對面三公山石壁上去了。后來這地方就叫貼文約處,從前還可瞅見上面一道道的草字。趙匡胤見文書已飛貼到石崖上,只好認可了。
后來沒多久,趙匡胤果然黃袍加身,坐了江山。趙匡胤做皇帝后幾次派人去詔陳摶進京,陳摶都不應詔。最后一次使臣好不容易在南峰落雁峰東邊一個石洞里找到陳摶,陳摶作了這樣一首詩:“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九重寵詔休教丹鳳銜來。”以表自己歸隱之心。此后這個石洞就被稱為“避詔崖”。崖上還有傳為陳摶所書的“避詔崖”三字。
郝祖開洞修道
華山有許多石洞,傳說這些洞都是郝祖當年在這里修道時開鑿的。元朝郝祖原是狀元,名郝志真,當過華陰縣令,因看破官場黑暗,棄官來華山拜王重陽門下學道。王重陽羽化登仙后,他的徒弟便各自云游去了。郝志真漂流到趙州橋。華岳仙人王重陽也云游到趙州橋,見志真有志修道,便現真身點化他到華山鑿洞修道,方可成大道。郝祖遵師囑到了華山,在北斗坪上開鑿三年,鑿出紫薇洞。洞剛鑿好,來了位修道的長老,在長老的懇求下郝祖將洞讓給了他。他費多年功夫,打出七十二個洞,全被人家要去了。郝祖帶著兩個徒弟來到臬臬椽,這里懸崖絕壁,是個修行的好地方。他叫兩個徒弟用繩子把他吊下去,在半山崖里打洞。這兩個徒弟見郝祖只知打洞送人,沒傳一點道給他們,多次想下山不干,又怕師父看見。現在見時機來了,一時起了惡念,割斷繩子,將師傅摔下山去。兩個徒弟收拾行李急忙下山,剛走到“千尺幢”下一塊大石頭旁,見師傅飄然迎面走來。兩個徒弟頓時明白師傅是得道成仙之人,心中后悔不已。郝祖見二徒有悔過之心,重新收下他們。那塊石頭后來就被叫“回心石”。
全真崖下方有個半截子洞,即郝祖“仙化”之處。那兩個徒弟回心轉意后,重又跟隨郝祖于此打洞。剛打到半截,徒弟見有人來了,怕他們把洞又要了去,便大聲喊道:“師傅,有人來了!”這一喊,郝祖立時坐下,暝目“仙化”了。這個洞也就沒打完,只是個半截子洞。半截洞斜上方的石崖上有傳為郝志真所刻“全真崖”三字,這里懸崖絕壁,上下左右都過不去,堪稱華山一絕。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千山之旅·千山·遼東名勝之首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西陵峽·遺跡口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