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湘西之旅·玉皇洞·石窟“神曲”
在崇山僻地的湘西澧水河畔有一座石窟藝術寶庫,這就是玉皇洞石窟。它位于麻峰山南麓的懸崖峭壁上,距離大庸縣城約15里。
玉皇洞石窟開鑿于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巖洞為巖溶發(fā)育自然形成,造像多利用溶洞的巖石雕刻,線條流暢,神態(tài)逼真。現(xiàn)存主要石窟有“因果”、“土地”、“魁星”、“文昌”、“龍虎”、“孔圣”、“獅子”、“玉皇”等八處。現(xiàn)已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項目。
圍繞麻峰山,還有“玉金”、“化寒”、“桃桂”、“風泉”、“岳武穆”等多處石窟。石窟內的造像多以佛教為主要內容。其風格多受漢藏文化影響。
按山崖開鑿的高低順序,玉皇洞石窟分為“天堂”、“人間”、“地獄”三層,每層距離高度為100米左右。洞內的雕塑,大的高達5米,小的不足1米,多為帝王、圣賢、仙佛、妖魔及飛禽走獸,分別反映出天堂、人間、地府的不同生活場景,上下銜接,渾然一體,極富神話色彩。
麻峰山坐西朝東,山形如月似斧,又名月斧山。來到麻峰山下,穿過樹林,走上山路,便可看見在高高的懸崖上刻有“因果洞”三個正楷大字,每字約2米見方。“因果洞”就是“地獄”,又名“閻王洞”。洞口在陡峭的山崖下,高約5米,寬約7米,呈橢圓形。橫額題匾“今未善惡”四個大字,兩側刻有對聯(lián)。走進洞內,里面寬敞明亮,可容納幾百人。洞頂鐘乳累累下垂,疏密相間;洞底石筍比比皆是,參差錯落。兩側峭壁上,相對立著兩個巨型雕塑,一側是“人身牛頭像”,一側是“人身馬面像”,酷似閻王殿前兇神惡煞的打手。洞中央則是地府的統(tǒng)治者閻王的雕像。頭戴烏紗帽,身著長蟒袍,手執(zhí)生死簿,豎眉怒目,威風凜凜。
從“因果洞”出來,沿著陡峭的山路蜿蜒而上,便來到石窟的中間一層。這一層共有“土地”、“魁星”、“文昌”、“龍虎”、“孔圣”、“獅子”六處石窟,帶有濃郁的湘西少數(shù)民族色彩。洞內造像多隨崖壁高矮而變換傾斜度,達到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土地洞”又被土家人稱為“觀音洞”。“觀音娘娘”就是土家人供奉的“土地神”,據(jù)說她能給人們帶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好年成。洞內的觀音塑像,楚楚動人。巖壁上有詩云:“觀世分明無海獄,慈云終古覆巖阿;千尋石佛南名寺,兒女燒香輸此多。”
從“土地洞”向右進入“魁星洞”,便可看見石窟主建者李景開所寫的“洞放青云”四個大字。洞內的“魁星神”高4米,腳踩鰲魚,手握毫筆,神情自如,似欲騰空而去。“魁星洞”又叫“毫筆洞”,從前考取功名的湘西文人墨客都要來此朝拜,并喝上三口從鰲魚背上流下來的清泉水。山泉的洞眼與鰲背的位置和諧、默契,泉水從鰲背流下,或嘈嘈,或切切,頗有一些“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味道。這是古代雕刻匠師巧妙利用自然而成就的杰作。
“文昌洞”又名“墨池洞”。巖壁上多刻有詩詞、對聯(lián)。洞壁兩邊立著“文光”、“赤膽”二菩薩,洞內深處是“山神爺”。“山神爺”的膝蓋上鋪有土家族的土花鋪蓋,這一裝飾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龍虎洞”又名“穿眼洞”,洞高10余米,長約20米,入洞口的巖石恰似龍門,出洞口的巖石好像虎口,人們傳說龍虎曾在此洞爭斗過。有聯(lián)曰:“虎嘯風生搖遍地;龍行雨下潤中天。”洞內雕刻有“父官武將”的人物造像,神態(tài)各異,維妙維肖。此外,洞內還有“巍巍蕩蕩”等大字橫額以及草書詩詞。
在“獅子洞”里,有一座長5米、高2米的石獅塑像。雄獅昂首邁步,搖頭擺尾,活靈活現(xiàn)。這座雕塑運用了陽鑿陰刻以及雕塑結合的手法,線條流暢,明暗對比強烈。傳說雕塑完工之后,獅子活了。它下山到陽角泉喝水,泉水就干枯;在陽角泉洗澡,泉水就混濁上漲。它還經(jīng)常吃莊稼。有一次被巡天神遇見,將它捉回洞中,由山神看守,并用銅釘將它的耳朵釘在石壁上。也有傳說講是“觀音娘娘”率“龍虎洞”的“四大金剛”降服了毀壞莊稼的雄獅,把它變成了石獅子。
“獅子洞”的另一個石臺上,雕塑有李景開的坐像。坐像上方石壁上,鑿有“不亦樂乎”四字橫匾,兩側有對聯(lián):“化育嶄巖作屋,寒涼旭日為爐”。據(jù)《永定縣志》記載,李端五,字景開,性格怪癖而達觀,家頗殷富,以守錢為恥,曾居于麻峰山,以洞壑為石室,自號“九洞主人”。
從中層出來,再沿石階曲折而上,就到了“天堂”,即“玉皇洞”。玉皇大帝頭戴金冠,身穿龍袍,手持乾坤帶,威風凜凜,端坐天堂。他頭頂上“昔察乾坤”四字輝煌耀目,遒勁有力,兩側的玉女、金童眉目清秀,體態(tài)窈窕,服飾華麗。有聯(lián)曰:“玉女抱定撐天印,金童月劍定乾坤”。洞壁四周刻滿樹石、山水、花卉、云海,使“天堂”更加富麗堂皇。洞外的陽光透過縫隙灑入洞內,斑斑駁駁,若明若暗,洞內仙氣四溢,虛無縹緲,真如置身“天堂”一般。
游覽玉皇洞石窟,仿佛走進了一個古老的神話世界。這里描寫的雖然是傳說故事,卻富有濃厚的人間生活氣息。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詩人但丁曾寫有著名的《神曲》,而“玉皇洞”正似一部“石窟神曲”,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藝術享受,也為研究古代雕刻、繪畫、書法等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川南之旅·興文·石海洞鄉(xiāng)
下一篇: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炳靈寺石窟·石窟傳說也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