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臥佛寺·佛教藝術之花
臥佛寺在西山北部壽安山南麓,碧云寺的東北方向。此處山巒秀麗,景色深幽,氣象萬千,歷代譽為京都佳麗之地。其中壽安山、櫻桃溝古樹參天,濃蔭蔽地;退谷幽深,別有景致。
盛唐古剎說兜率
臥佛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譯音,又譯“兜率陀”、“睹史多”,意為“妙足”、“知足”。寺成后屢經擴修。元時改名昭孝寺,后改洪慶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又重修,改名十方普覺寺。十方寺是禪寺中的一種,這種寺廟可請各方名僧來院里當住持,又名十方剎。臥佛寺是人們對它的俗稱。
此寺氣勢恢宏。寺門前四行高大的古柏,將寬大的甬道分成三條,直上寺前平臺。平臺后部聳立一座四柱七樓的琉璃牌坊,莊嚴肅穆,上刻“同參密藏”,背刻“具足精嚴”。入門后有一個半圓形水池,一座小橋橫跨池上,兩側配置鐘樓鼓樓。
全寺由三組院落組成。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
天王殿內住的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彌勒佛。據傳,兜率宮在三十三天,而佛經言三十三天有內外兩院,外院是彌勒寄居的“凈土”?!稄浝丈仙洝分v:若皈依彌勒并念稱其名號者,死后往生此天??磥恚瑥浝辗鹱≡诙德仕率抢硭斎坏摹V袊略豪锕┓畹膹浝辗穑俏宕醮撕蜕?,即布袋和尚,傳說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天王殿后是三世佛殿。這里供奉的三世佛,體現了佛經對三世佛的另一種解釋,即釋迦、藥師、彌陀三佛。這三佛分屬三個佛世界,藥師佛屬東方凈琉璃世界,釋迦牟尼佛屬娑婆世界,阿彌陀佛屬西方極樂世界。本來按建筑的制度和體積,此殿當為寺院主體,但后面的臥佛殿因有了臥佛銅像,盡管它的體積制度較小,卻成了寺院的中心。
臥佛寺向來頗受社會名流垂青。清朝“揚州八怪”之一、書畫家鄭板橋,就與當時住持青崖和尚相交甚深,常作徹夜神聊,寫出“夜深更飲秋潭水,帶月連星舀一瓢”的詩句。傳說有一年大年初一,鄭板橋造訪青崖,卻未帶新春見面禮,遂為畫竹一幅,旁注“鄭燮題”(鄭燮,鄭板橋),勒石于臥佛寺西凌云閣。惜此石毀于十年動亂之中。
娑羅樹下佛涅槃
臥佛寺最后一殿就是臥佛殿。唐初建兜率寺時,原供有香檀木雕制的臥佛。元英宗時鑄銅佛,耗費了30萬斤銅。臥佛身長5米多,頭向西,面朝南,兩腿直伸,左手平放腿上,右手曲肱托頭,體態自然,神態逼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后面環立十二尊泥塑佛像,即“十二圓覺”,指釋迦的十二弟子。
臥佛及十二圓覺塑像,表現的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拘尸那城外,涅槃于娑羅樹下,向弟子們囑咐后事的情景。因此,為了表現佛涅槃在娑羅樹,殿門外還種植了一些娑羅樹,據說是建寺時由西域移來的樹種?,F仍有兩棵,春末夏初開小白花,像無數小玉塔倒掛。傳說盤坐樹下,就可治療心臟病。
民間另有傳說釋迦巡游至香山一帶,見十二妖人害民,便制服他們,不許他們睡覺,釋迦睡覺時,他們得侍立一旁背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以臥佛是在睡覺,而旁邊的十二圓覺,則變成十二妖人了。
鄭板橋游臥佛寺時寫過一首詩,中有一句“山中臥佛何時起”,實則佛在娑羅樹下涅槃后,就不能起來了,他火化后留下來的佛舍利(梵文音譯,意為尸身或身骨)供奉在了我國和世界一些地方。
抗戰時,這臥佛還有過一次危險的經歷。一隊日本兵到臥佛寺來,說要尋找一個八路軍傷病員,找到后殿,見了銅佛大喜,想把銅佛砸碎運回去造子彈。方丈急中生智,叫一個伙計扮成傷員騎驢把日本兵引走,這才避免了一場文物浩劫。據說如今臥佛身上還留有刀痕。
臥佛殿后藏經閣與山嶺相連,山上草木蔥籠,西麓假山矗立,亭臺點綴,頗有庭園風韻。
上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五臺山·佛教第一名山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臺灣之旅·朝天宮·佛殿神祗世俗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