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南溪山·仙巖龍泉話南溪
南溪山坐落在桂林市南將軍橋頭,東北麓有南溪縈繞,故名。山上雙峰并立,聳峙千尺,北面峭壁,石質如玉。山前綠樹蒼翠,每當雨后初晴之時,云霧飄忽,青山如染,別有一番韻味,古列桂林八景之一,稱“南溪新霽”。
李渤留別詩
唐寶歷年間(825—827),詩人李渤以給事中出任桂州刺史,曾作《南溪詩序》并詩刻于山上元巖,描繪了南溪山秀麗的景色。序曰:“溪左屏列崖巘,斗麗爭高,其孕翠曳煙,邐迤如畫,右連幽墅,園田雞犬,疑非人間。……”
李渤命人開鑿修建山上的白龍洞、玄巖(即元巖),發其深藏,敞其幽深,“既翼之以亭榭,又韻之以松竹,似宴方丈,如升瑤臺,麗如也,暢如也”。并開鑿白龍泉。四年后,李渤離任去桂,臨行前對南溪山留連不舍,作《留別南溪》刻于白龍洞壁,詩曰:“常嘆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難來。欲知別后留情處,手種巖花次第開。”
劉景成仙處
南溪山北麓西南山腰有白龍洞。洞口懸下石乳,形如龍頭,故名。洞中,“乳溜凝化,詭勢奇狀”,“似簾似幃,似松偃竹裊,似海蕩云驚”(李渤《南溪詩序》)。相傳古代曾有神龍居此。宋胡長卿《游南溪山白龍洞》詩曰:“懸崖怪石水潺潺,宜有神龍隱此間。窮勝不妨穿險洞,尋春那止看群山?攀龍行即天邊去,躍馬聊同野外還。好景良辰適相會,一尊且共水云間。”
西峰有一巖,名劉仙巖,相傳為北宋時桂林人劉景成仙之處。傳說他原為屠夫,后得方士點悟,修道習醫。他遍游名山大川,達四十余年,回桂后,采藥煉丹,治病救人,做了不少善事。活了一百一十八年后,在巖中登仙。巖壁刻有其畫像兩幅及記其事之文字。畫像容貌清癯,頗有仙風。南宋劉克莊有詩嘆曰:“絕頂來尋煉藥蹤,老仙端的是吾宗。寄懷月白風清夜,定許相期第幾峰。”
白龍貢泉水
山下,有白龍泉,泉水自巖穴涌出,清甜涼爽。《嶠南瑣記》載:“桂泉多可飲,而以白龍為最。“相傳此泉因水質優良,曾用作朝貢,又稱貢泉。傳說從前白龍井的水不僅清甜,而且沖茶時會從杯子里騰出一條白龍在熱氣中游蕩。縣官為討好皇上,親自到白龍井舀了兩瓶井水封好叫專差送京進貢。皇帝沖茶時,果見一白龍騰空而起,清香滿溢。皇帝品后,連叫“好水”,立刻下旨賞縣官一千兩銀子并要他月月貢上白龍井水。縣官得賞后連夜舀好井水叫心腹王四星夜送京。王四平生好酒貪杯,趕到京城外十里長亭時,聞到酒香,心想快到了,便禁不住開懷痛飲,酒醒后發現兩瓶井水流滿一地。他慌了手腳,只得用附近山上的澗水裝瓶納貢。皇帝興沖沖地叫人燒沸沖茶,哪知沖進茶杯半天不見白龍出來,嗅來沒有一絲香氣,喝來沒有一點味道。皇帝驚異地說:“怎么,白龍不見了,白龍飛走了?”白龍受不了冤枉,一氣之下索性離開了白龍洞。從此,用白龍井水沖茶時就沒有白龍飛騰游蕩了。桂林的縣官也因沒有討得皇帝的歡心而被削職。
另外,因南溪山山勢奇險,位置重要,又為南入桂林的咽喉、兵家必爭之地。溪上將軍橋,原名安溪橋。五代時,南漢覬覦桂林,派內侍吳懷恩為西北招討使,率兵進入桂林境地。楚王馬希廣遣指揮使彭彥暉領兵駐扎白龍洞,以拒南漢。相傳彭彥暉惜兵愛民,后人乃將安溪橋改名將軍橋。1852年,太平天國起義軍北攻桂林時,也先占此山,并在這里與清軍激戰,大敗清軍。廣州副都統、幫辦廣西軍務烏蘭泰被太平軍炮彈擊傷,不久死于陽朔。
上一篇:朗朗齊魯月·膠東之旅·長島·仙山瓊閣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黔西之旅·草海·仙蹤馬跡話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