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開封之旅·開封·“開拓封疆”汴梁城
在遼闊平坦、一望無垠的豫東平原上,屹立著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這就是開封。據古地理學研究成果表明,遠古時代這里河湖縱橫,氣候溫和,偉大的黃河橫貫此地,孕育了這里的古代文明。開封縣萬隆崗、尉氏縣興隆崗以及杞縣竹林寺等地出土的陶器、石器,說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動了。
春秋時代,開封成為城市。傳說鄭國國君鄭莊公在此修建了一座儲糧城,取“開拓封疆”之意,開封由此而得名,距今已經兩千七百多年了。開封歷史上又稱大梁、汴梁,曾是戰國時代魏國、五代時期后梁、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北宋與金的首都,號稱“七朝都會”;與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合稱六大古都。長期的建都史,在開封城中留下了大量文化遺跡。尤其是北宋時代的開封,水陸交通發達,人口百萬,商賈如云,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全世界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金滅北宋以后,于1214年遷都于汴京,使開封又成為金國首都。二十年后,金被元滅。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黃河改道,從此以后,黃河嚴重威脅開封城,國家不得不花費巨大力量治理黃河。迄今仍存于開封市北門外辛莊回龍廟里的鐵犀就是明代治理黃河水患的遺跡。
該鐵犀俗稱“鐵?!保髡y十一年(1446)五月,由當時河南、山西巡撫于謙督造。高2米許,體寬1米,通體烏黑,獨角直指云霄。鐵犀背部銘文云:“百煉玄金,溶為真液。變幻靈犀,雄威赫奕。填御堤防,波濤永息。安若泰山,固如磐石。水怪潛形,馮夷斂跡。城府堅完,民無墊溺。雨順風調,男耕女織。四時循序,百神效職……”。銘文贊頌靈犀的威儀,希望它鎮服水怪,保佑百姓安居樂業。民間傳說于謙巡視黃河時,受到神仙指點,才決定鑄造鐵犀鎮服黃河水怪。鐵犀鑄成以后,適逢水怪作亂,洪水幾乎與大堤漫平,于謙率眾人拼死搶險。千鈞一發之際,只聽得堤上鐵犀大吼三聲,水怪落荒而逃,洪水猛跌8尺有余。從此,人們對鐵犀更加崇信,四時香火不絕。
但是,鐵犀不但沒有真正保住黃河大堤,而且自身難保。明末,黃河潰決,鐵犀淹沒,直到清代順治年間方才掘出??滴跞?1691)重建鐵犀鎮河廟,移犀入廟供奉。
明政府雖然治水,但到了政權不穩的時候就不僅不治水,反而決堤放水。崇禎十五年(1642),為抵御圍城的李自成起義軍,官軍竟于九月十五日夜扒開黃河大堤,結果開封城被淹沒,損失極為慘重。清代雖然對開封城有所修建,但已無法扭轉開封城的頹勢,開封最繁華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不過,還是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文物,如山陜甘會館,就可謂是清代雕刻藝術的一朵奇葩。會館由山西、陜西、甘肅的巨富豪商們集資建造于乾隆三十年(1765),為三省同鄉會集會場所。此地原為明代開國元勛徐達裔孫奉敕修建的府第,人稱“徐府”,后毀為瓦礫。會館坐北向南,前有雕磚照壁一座,高2丈余,寬4丈余;正面有透雕人物、鳥獸、花卉等圖案;背面正中嵌有精美浮雕。從掖門入院,有午樓和鐘鼓二樓。北去,有木牌樓巍峨堂皇。牌樓后為二殿、左右為配殿,再后為正殿。各殿皆覆琉璃瓦,金碧輝煌;里里外外各有浮雕、立雕裝飾,綺麗非凡。其中東西配殿的雕刻以人物為主,其檐下木欄上,雕有各種人物故事,畫面十分生動。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樂山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成都之旅·望江樓·“既麗且崇”寓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