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公元前0年)
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末期,漢軍四路合擊項羽于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全殲楚軍的最后決戰。
漢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兩軍在廣武(今河南滎陽東北)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罷戰休兵。九月,項羽率軍東歸。劉邦聽取張良等建議,決定乘項羽訂約東撤的麻痹疏忽,實施追擊,并約韓信、彭越南下會師,全力殲滅楚軍。
漢王五年十月(該年首月),漢軍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韓信、彭越均未如期出兵。楚軍反擊,大敗漢軍。劉邦用張良之謀,劃睢陽(今河南睢陽南)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之地封彭越為梁王;劃陳(今河南淮陽南)以東至海之地封韓信。二人均率軍來會。十一月,劉邦令劉賈率一部兵力渡淮攻九江(今安徽壽縣),同時派人爭取守舒(今安徽廬江西南)楚將周殷叛楚,破六縣(今安徽六安北)后與劉賈會師北上;彭越率軍由梁地(今山東西南部)南下;韓信率軍由莒縣(今屬山東)而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四面受敵,向彭城撤退,但為時已晚,彭城失陷,不得已向垓下轉進。
十二月,漢各路軍會師垓下,與楚軍對陣。韓信軍為主力,以孔熙部為左翼,陳賀部為右翼,韓信率軍居中,劉邦在韓信軍后,以周勃、柴武為后軍。韓信軍首先出戰,不利后退,楚軍全軍出擊。漢兩翼軍由左右沖擊楚軍,韓信亦反軍進擊,楚軍大敗,退入營壘。劉邦各路40萬軍將項羽10萬軍圍困于營壘中。楚軍兵少糧缺,士氣本已不旺,韓信又采取攻心戰瓦解楚軍,讓漢軍在夜間高唱楚歌,不少士兵逃走。項羽亦懷疑漢軍已得楚地,知大勢已去,乘夜率800騎突圍南逃,韓信急派灌英率5,000騎兵追擊。項羽過淮水后,又被農民故意誤指方向,使項羽陷入沼澤地區,被漢軍追及。此時僅余28騎,又力戰多時,方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20千米,長江北岸烏江浦)。漢軍全殲垓下楚軍,獲得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
項羽在固陵反擊、迫使漢軍筑壘自守時,未能率久戰已疲的楚軍迅速撤回根據地彭城,整頓再戰,卻與劉邦對峙,而劉邦得到喘息機會并調集優勢兵力將其包圍,致使楚軍失利。劉邦不給項羽以休整時間,調集兵力,實施追擊,全殲楚軍,是將戰役勝利發展為戰略勝利的主要原因。
垓下之戰經過示意圖
垓下古戰場遺址
秦銅戈
上一篇:《北魏統一北方之戰(86~4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城濮之戰(公元前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