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咸陽之旅·鄭國渠·鄭國之功
鄭國渠開挖于秦王政十年(前237),由韓國人鄭國設計和主持施工。《史記·河渠書》載,鄰近秦國的韓國以“疲秦”之計,派鄭國去秦,“令鑿涇水”,妄圖消耗秦國的力量,阻止秦國東伐。鄭國渠引涇河水灌溉了秦都咸陽北部的廣大地區,結果秦用十余年建成的鄭國渠,為“秦建萬世之功”。
涇河發源于甘肅六盤山,至陜西高陵入渭河。涇河在九嵕山東麓和仲山西麓的峽谷,古代叫谷口,鄭國渠首即在此,一般認為即今涇陽縣王橋鄉船頭村抽水站。渠首遺址,現有三個南北排列的暗洞,即引涇進水口。每個暗洞寬3米,深2米。三個暗洞進水口匯成地下干渠,干渠東南延伸至70米處,地面上有七個一字排開的大土坑,其中北起第五和第六兩個土坑,基本保持原狀,為正方形,每邊長3米。七個坑之間,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稱為“井渠”。北起第七個坑以東,為鄭國渠故道的明渠,渠寬13.5米,深9.5米。因為進水口水量大、流速快,若是明渠,兩壁黃土容易崩塌,便發明了拱形地下渠道。為施工方便,間隔一段開鑿一井(即上述七個坑),俗稱為“龍眼”或“天窗”。后因河床涮低,自漢以后,渠首一再移于上游,依山鑿石,均沿襲此法。各代所開渠首,現在均歷歷可數。明代還在此設水衙門,其遺址當地群眾俗稱為衙背后。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川西之旅·布石瓦黑巖畫·遺落深山的瑰寶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松花江之旅·黃龍府·金代軍事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