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漢中之旅·漢中·魚米之鄉小江南
陜西省漢中市位于陜南漢中盆地。夏商時代,這里叫梁州,戰國時期,楚國據有漢水中游,在這里設漢中郡,今漢中之名源于此。漢中市舊名南鄭縣,據《水經注》載:“南鄭之號,始于鄭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稱。”漢中市地處漢水上游,漢水繞城東流;雄踞其北的秦嶺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因此與陜西省其它地區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觀。這里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豐富,是典型的魚米之鄉,素有“小江南”之稱。
漢中自古為陜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之說。北有陳倉、褒斜、駱谷、子午等棧道,南有米倉、金牛、陽平、百牢等關隘,是關中與南方交通的重要通道。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為漢王,他攻入關中之前,在此屯草聚糧,操練兵馬,留有不少遺跡。市內東南隅的漢臺,又名七星臺,相傳是漢高祖劉邦在漢中時的王府遺址。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西漢元年(前206)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巴、蜀、漢中為其封地。劉邦即于同年4月由關中南下漢中。漢臺歷經滄桑,漢時建筑已無從稽考。宋以后,漢臺成為漢中府署官員的游樂場所,相繼興建亭臺樓榭。臺上原有歷代所修望江樓、竹林閣、喜雨亭、枕航榭等建筑,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漢中府志》贊道:“四面云山,江流如線,登臨眺望,為郡中大觀。”漢臺東南隅三層臺地上亭內有相傳為楚漢時所陳設的石鼓。民間傳說這尊石鼓原為劉邦的上馬石,有一次,劉邦上馬時不慎滑了一跌,惱怒地抽劍砍去一片。南宋詩人陸游游漢中時,有“劍分蒼石高皇跡”的詩句。據此可知,這尊石鼓是漢臺現存最早的文物。古漢臺現為漢中市博物館。1971年,古褒斜道石門及摩崖石刻移置館內,并復制了古棧道和石門的模型。南門外的拜將臺,相傳是劉邦專為拜韓信為大將時所建。東南隅的東湖也因劉邦曾飲馬于此,被稱為飲馬池。劉邦在漢中積蓄力量,出奇兵暗渡陳倉,攻入關中,得以在楚漢相爭中占主動地位,一統天下。三國時,漢中是蜀國的前方軍事基地,諸葛亮在此屯兵墾田,六出祁山與曹魏抗雄。南宋時,吳玠、吳璘兄弟率兵據守關中,阻止了金人南侵。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漢中之旅·定軍山·魏蜀征戰地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花橋·魯班三助建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