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州城隍廟》陜西名勝簡介
在商洛市舊城區南街中段。城隍廟是舊日祈祀城隍神的地方。城者,指一地之城郭;隍者,指一城外之壕池,道教則把城與隍神化起來,說成是守護這一城池的神靈,遂由三國開始,蜀漢后主劉禪延熙二年(吳大帝孫權赤烏二年,魏明帝曹叡景初三年,239年),最早在安徽蕪湖建城隍廟。
商州城隍廟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為皇帝御旨勅建,并立城隍神誥命碑1通(碑文后附)。第二年,即洪武三年,頒詔各府州縣,皆列城隍的品位和祀典的規格儀式,于是全國各地陸續普遍修建城隍廟。
商州城隍廟,自創建之后,歷經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年(1515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年(1525年)、清世祖福臨順治五年(1648年)、清高宗弘歷乾隆六年(1741年)等多次修葺或重修,占地擴到50余畝,有殿宇樓閣百余間,即戲樓、威靈顯應牌坊、山門、鐘樓、鼓樓、碑亭、醮爐、獻棚、正殿、寢殿、鑾駕殿、拜享殿、天地殿(圣公圣母殿)、四縣閻王殿(昔日商州轄洛南、商南、山陽、鎮安四縣,一縣一位閻王,左二右二)、左右娘娘殿、左右布施房、道院、伙房等。
在城隍廟所臨之南街之南和城隍戲樓之間,左右還有火神廟和藥王廟及廟會時的會場、農貿市場等。
昔日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為廟會,初十、十五、二十五為正會日,會期將近1月,唱大戲秦腔、漢劇二黃也將近1月。正月初八為州城隍生日,屆時唱小戲木偶、皮影3天4晚。
商州城隍廟,其布施和廟產收入,由在城八保士紳經管,城隍廟內的道士無權插手。每年臘月最后一日晚上(現時10點鐘),士紳、鄉約、地保,在廟內接官廳肅禮膜拜城隍神,道士盛宴款待。俟夜半子時,由兩人輪流抬木鐸,從喜神方位處登城,逆時針方向繞城垣一周,高聲朗誦驚戒官吏、勸諭百姓的詞句,以示儆戒官吏要清廉,百姓要順從,并報知四民新的一年又開始。解放前,州城隍廟為丹江中學所占用,而今,這里建成商洛博物館,展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商洛文物的精品。
附城隍誥碑碑文原文:《州城隍廟》古詩句出處: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帝王受天明命,行政教于天下,必有生圣之瑞,受天之符,此示不言之妙而人見聞所及者也。神司淑惠,為天降祥,亦必受天之命,所謂:‘明有禮樂,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一致也。’朕君四方,雖明知弗類,代天理物之道,實罄于中。思應天命,此神所鑒而正帝心者。君道之大,唯典神天,有其舉之承命唯謹。商州城隍,聰明正直,圣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墻深池之表者。世之崇于神者則然,神受于天者,蓋不可知也。茲于君臨之初,與天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睠茲州城,靈必攸主,宜封曰:‘鑒察司民城隍靈應侯’。靈則有害則通,佑則錫善以福,此固神之德而天之命也。司于我民,鑒于州政,享茲典祀,悠久無疆,主者施行。
洪武二年正月。
上一篇:《漢中·山河堰》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寶雞·眉縣·張橫渠故里》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