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滄州之旅·滄州鐵獅子·吸波抗潮“鎮海吼”
“鎮海吼”是滄州鐵獅子的別名。它位于滄縣舊城內,距現滄州市中心20公里處。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3米,通長6.5米,身軀寬3米,總重量約400噸。它頭南尾北,昂首怒目,巨吻大張,四肢叉開,作奔走之狀。頭部“獅子王”三字格外顯眼,也名副其實。清代文人李云崢曾有《鐵獅賦》云:這巨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瓜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于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于蜃樓”。
早年,滄州稱浮陽縣,城南有一個大連淀,魏延光三年時,大水淹沒了淀里一個叫仵清村的地方,這里的房屋廟宇都沖沒了,只有這尊鐵獅子安然無恙,從此,這里便叫做獅子城,也就是后來的滄州縣城。
在鐵獅子左項及牙邊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右肋有“山東李云造”五字。為什么在滄州鑄鐵獅呢?相傳,滄州距海很近,常受海嘯危害。犯人李云上書周世宗,請求鑄造鐵獅子以鎮蛟龍。周世宗答應了,并帶頭捐款,李云則召集當地鑄鐵匠人數百,在開元寺前動工。歷時一年,鐵獅將成,唯頭不能熔合。一位老者說,非以人祭爐不可。李云遂縱身跳入爐中,鐵獅始得鑄成。是夜,海嘯頓起,風狂雨驟,吼聲大作,震耳欲聾。原來,從渤海躍出一條黑蛟,與剛剛鑄成的鐵獅子殊死搏斗。直廝殺到黎明,黑蛟招架不住,掉頭就跑,一邊跑一邊口吐白沫。鐵獅于后緊追不舍,直至海濱。黑蛟在逃跑的路上留下一條深溝。傳說,這條深溝就是當今的黑龍港河,滄州地面上那白花花的鹽堿,是那條黑蛟吐出的白沫。當然,黑蛟敗陣而逃后,海潮也隨之而退。此后,滄州一帶也沒再發生過海嘯,老百姓安居樂業下來。這就是鐵獅子又名“鎮海吼”的由來。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吳墟·吳王宮室映斜陽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寶雞之旅·周原遺址·周人中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