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寶雞之旅·周原遺址·周人中興之地
周原,位于關中西部,距西安市約100公里。北靠岐山,南瀕渭河。其范圍包括今鳳翔、岐山、扶風、武功四縣的大部分,是周人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
周人是古老的一個姬姓部落。周人的先祖名棄,即神農后稷。其母為有邰氏之女姜嫄,踐巨人足跡而有孕,生子棄。棄長大成人后,好耕農,被帝堯舉為農師,封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今武功縣即為古邰地,其東門外有教稼臺,傳為后稷教稼之地,為一磚砌的長方形平臺。
夏后氏當政時,后稷之子失掉了后稷官的職位,出奔到西北戎狄之間。傳至后稷曾孫公劉,周人又逐漸振興起來,定居于豳。今彬縣即為古豳地,縣城東土陵村南有公劉墓,傳為公劉葬地。彬縣城東5公里,有姜嫄墓,縣南門外有“履跡坪”,相傳是姜嫄踐巨人跡的地方。公劉九傳,至古公亶父時,周人受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擾,遷居于岐山之南的周原,在此立國,因地而名“周”,“周”之稱自此始。
史書上所說的岐邑、岐周,即今岐山縣東北的京當鄉、扶風縣的法門鄉和黃堆鄉交界處,是周人由豳遷岐以后的政治文化中心。經考古發掘,岐邑面積約16平方里,邑城西南是墓地,東南是各種作坊和平民住宅區,城中偏北是王宮和宗廟所在地。在京當鄉鳳雛村發掘出西周早期的太廟建筑遺址,還出土了大量周代甲骨文,是研究周代早期歷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周原是一座地下文物寶庫。岐邑一帶,歷史上一直以出土青銅器聞名。著名的毛公鼎,大、小克鼎和衛鼎,都出土于此。1976年12月,在扶風縣莊白村南出土窖藏銅器一百零三件,有七十四件鑄有銘文,其中的史墻盤銘文長達二百八十四字,銘文表明這些銅器都是微國宗廟的重器,是研究商代微國歷史的寶貴資料。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滄州之旅·滄州鐵獅子·吸波抗潮“鎮海吼”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松花江之旅·公主嶺·響鈴公主殉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