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黃山·黃山與黃山畫派
黃山是一個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的泉源,對于繪畫尤其如此。
日本繪畫大師東山魁夷說:“只有看到中國的黃山,才能理解中國畫”。當代中國美學家王朝聞也說:“你想畫中國畫嗎?你想研究中國畫嗎?那么你就去黃山,沒到過黃山的,是不可能成為國畫家的。”何以如此呢?
不解之緣
黃山雄奇秀麗,兼?zhèn)湮逶乐L,聚集眾山之妙。前人稱它“幽深怪險、巉刻妙麗”、“玲瓏窈窕,峭拔詭異”、“絕巘危崖,怪松懸結”,以至于“黃山之勝,甲于宇內(nèi)”。如此的山景,自然會激發(fā)出畫家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加之中國山水畫講究“大兼小”或“小兼大”筆法,黃山為此提供了眾多的范例。前者如“鰲魚吃螺螄”、“鰲魚馱金龜”;后者如桃花溪、五龍?zhí)兑粠У南獫局校砸黄∏闪岘嚒⒓娙浑s陳的亂石為背景,突兀出一塊龐然巨石,一大一小,兩相襯托,別具韻致。山水畫常常以松、石、云、瀑入畫,而黃山恰恰正是“奇松、怪石、云海”的集大成者;再加上隨處可見的飛瀑流泉,更使山景動靜相生,虛實有致。難怪有人要說黃山本身就是一幅天然山水畫的絕妙范本。
所以,早在宋代,黃山就成為畫家的一大題材,明末清初的黃山畫派則創(chuàng)造了這個領域最輝煌的成就。
黃山畫派的主要成員,是一批明末遺民。他們對“反清復明”不再抱任何幻想,淡于功名,甘于寂寞,“不求聞達,一室之外,山水而已”(查士標語)。他們以繪畫解憂抒憤,追尋高山流水、奇峰妙谷。黃山的傲世奇松、崢嶸怪石、瀟灑云海、奔騰山泉、擎天奇峰,恰恰可以傳達出他們超脫的情懷,顯示出他們的風骨、氣質。在繪畫方面,他們提倡抒寫性靈,講究氣韻超逸,充分體現(xiàn)了十七世紀下半葉的時代革新精神。他們師法自然,正確理解和處理了繪畫藝術源與流的關系,終于形成了有別于新安畫派的黃山畫派。“新安”是指一批徽州畫家互為影響所形成的一個畫派,而“黃山”是由黃山的外形和內(nèi)容所感染,經(jīng)過筆墨鍛煉,抽象出來的山水畫典型。
黃山畫派,人才輩出,巨匠林立,在我國山水畫發(fā)展史上產(chǎn)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像與石濤并稱為“三巨子”的梅瞿山、漸江,都對黃山畫派的產(chǎn)生,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三巨子”雖同屬一個流派,卻都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風格。有人評價說,石濤得黃山之靈,梅瞿山得黃山之形,漸江得黃山之質。和石濤、漸江并稱為“三高僧”的石溪,雖是“金陵畫派”,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精彩的黃山畫卷。清代除雪莊禪師外,還有不少畫家以黃山為創(chuàng)作對象,如鄭雪、吳廷羽、陳渭等人。近代藝術大師黃賓虹、汪采白、張大千、劉海粟等皆有黃山佳作傳世。汪采白的黃山作品,還在巴黎國際藝展會獲一等獎。現(xiàn)在,黃山更是山水畫家云集之地,每年都有許多畫家來黃山體驗生活,從事創(chuàng)作,為黃山畫派增添新的風采!
“大江以南第一人”石濤
被后人稱為黃山畫派“三巨子”之一的石濤,是黃山畫派奠基人之一。石濤(1640—?),廣西全州人,俗姓朱,名若極,明宗藩后裔。明亡后,隨兄出家為僧,法號“原濟”,又號“苦瓜和尚”。康熙六年(1667),與兄經(jīng)宣城來黃山覽勝,之后,多次上黃山,他自己說:“搜盡奇峰打草稿”;“黃山是我?guī)煟沂屈S山友”。石濤師法黃山,采用“截取”法,既抒發(fā)胸懷又創(chuàng)新造化。他的山水畫,不是簡單的松、云、石,而是一幅天造地設的偉大自然。他的傳世精品《黃山八勝圖》以及《黃山前后海圖》長卷,筆墨恣肆酣暢,意境蒼莽新穎,構圖富于變化。石濤不僅描畫黃山,而且寫詩吟詠黃山,他的詩畫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極境,他的《前海觀蓮花峰》詩寫道:“海風吹白練,萬里涌青蓮。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云開峰墜地,島闊樹相連。坐久忘歸去,蘿衣上紫煙。”號稱清初“四王”之一的著名畫家王原祁稱贊說:“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
雪莊禪師與皮篷
從云谷寺到北海道旁,有人形的巧石“仙人指路”,順著它指示的方向西行約1里,便是皮篷。皮篷古名叫“兜率宮”、“散花塢”,由于雪莊禪師的緣故,改稱“皮篷”。
雪莊禪師,明末清初淮陰人,酷愛繪畫。他不遠千里來到黃山,立即愛上這個佳處,他砍樹造屋,在此居住了三十年。他的屋頂是用樹皮蓋的,人稱皮篷。初來時,雪莊禪師生活清苦,師兄來看他,雪莊只好請師兄吃野菜,師兄走時,雪莊寫了一首詩相贈:“怪怪奇奇真似假,空空色色是耶非。師兄莫笑空來去,也帶白云兩袖歸。”雪莊苦心作畫,從不間斷。隆冬的一天,他看見幾十個猴子抱成一團,在雪坡上滾動,以此取暖。雪莊立即動筆畫了幅猿球滾雪圖。后來,雪莊被招進京作畫,不足一月,又回到黃山。雪莊禪師經(jīng)過努力,終于作黃山圖四十二幀,繪出一百二十種山中奇花,后人替他編了兩冊《山花譜》傳世。雪莊禪師死后葬在皮篷,后人修塔紀念他。今僅存遺址。
“黃山山中人”黃賓虹
黃賓虹(1865-1955),安徽歙縣人,名質,字樸存,中年更字賓虹,晚年自署“黃山山中人”。黃賓虹十歲開始隨父學畫,十五六歲時,他偶然見到石濤的《黃山圖》,愛不釋手,想借回臨摹,無奈主人不肯,賓虹渴想成夢,醒來后便默寫臨畫夢中之畫。十九歲時,黃賓虹首游黃山,被黃山勝境深深打動。他一生九上黃山,八十四歲那年,還因為“老且病,不能拔身歸黃山為恨”(見《黃賓虹先生年譜初稿》)。黃賓虹一方面繼承了黃山畫派師法自然的傳統(tǒng),同時又博采眾家所長,融匯貫通,自成特色。有人曾說:漸江以用筆著稱,石濤以用墨見長,而黃賓虹的作品功力獨到,既擅長用筆,又擅長用墨。黃賓虹晚年,畫風從恬淡清雅變?yōu)闇喓衲兀摹饵S山紀游冊》、《黃海松濤十二圖》、《黃山松谷圖》等,都是超越前人的藝術珍品。此外,黃賓虹還對畫論畫史有深刻研究,編有《黃山畫家源流考》一書。他在繪畫實踐上和學術研究上,都把黃山畫推到了又一個新的高度。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峨眉山·高人遺風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常州·齊梁文彩宋明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