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相生: 魏攻滅蜀國》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詔令諸軍大舉進攻蜀漢,派征西將軍鄧艾率領三萬多人從狄道奔赴日松、沓中,以牽制姜維; 派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多人從祁山奔赴武街橋頭,斷絕姜維的退路。鐘會領兵十萬余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奔赴漢中。讓廷尉衛瓘持符節監督鄧艾、 鐘會的軍事, 執行鎮西軍司職事。 衛瓘是衛顗之子。
鐘會去拜訪幽州刺史王雄之孫王戎,問他:“我將怎樣去干?”王戎說:“道家有句話說: ‘為而不恃’,也就是說成功并不難,而保持它則很難?!庇腥藛枀⑾鄧娛缕皆藙佌f:“鐘會、鄧艾能平定蜀國嗎?”劉寔說:“破蜀是必然的,但他們都回不來。”對方問是什么原因,劉寔笑而不答。
八月,從洛陽發兵,大賞全軍將士,列隊誓師。將軍鄧敦說不能去討伐蜀國,司馬昭就把他殺了示眾。
漢人聽到魏兵將至,就派遣廖化率兵到沓中作姜維的后援,派張翼、董厥等人到陽安關口幫助各個外圍營地。實行大赦,改年號為炎興。命令各外圍營地不得與敵人交戰,退守漢、樂二城,城中各有兵力五千人。張翼、董厥向北到達陰平,聽到諸葛緒將向建威發兵,就留住一個多月等待敵兵。鐘會率諸軍齊頭并進,到達漢中。九月,鐘會讓前將軍李輔統兵萬人把王含包圍在樂城,讓護軍荀愷把蔣斌包圍在漢城。鐘會直接從西路奔向陽安口,派人祭奠了諸葛亮墓。
當初,蜀漢的武興督蔣舒在位庸碌無為,漢朝讓人代替了他,派助將軍傅僉把守關口,蔣舒因此懷恨在心。鐘會派護軍胡烈為前鋒,進攻關口。蔣舒詭詐地向傅僉說:“如今敵兵到了,不去進擊而閉城自守,不是好的計策?!备祪L說:“我受命保城,只要保全此城就是功勞; 如今違抗命令出戰,如果喪失軍隊有負于國家,即使戰死也不會獲益?!笔Y舒說:“你以保全此城為功勞,我以出戰打敗敵人為功勞,希望我們各行其志?!庇谑锹暑I他的兵士出城;傅僉認為,他是去交戰,因此沒有防備。蔣舒率領他的士兵迎接投降了胡烈,胡烈乘虛襲擊城池,傅僉格斗拼殺而死。傅僉是傅肜之子。鐘會聽到關口已被攻克,就長驅直入,獲得了大量庫藏的糧食。
鄧艾派遣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壘,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楊欣奔赴甘松。姜維聽說鐘會諸軍已經進入漢中,就領兵返回,楊欣等人在后面緊追至強川口,激烈交戰,姜維敗走。姜維又聽到諸葛緒已經阻塞道路占據了橋頭,于是就從孔函谷進入北部道路,想繞到諸葛緒的身后,諸葛緒知道后往回退卻三十里。姜維進入北道三十多里后,聽到諸葛緒退兵,趕緊往回走,從橋頭過去,諸葛緒趕上去阻截姜維,但晚了一天沒有趕上。姜維于是退至陰平,聚集軍隊,想要奔赴關城;還沒到達,聽說關城已破,于是退兵奔向白水,遇到了廖化、張翼、董厥等人,兵合一處據守劍閣以抵御鐘會。
冬季,十月,漢人向吳國告急求援。孫休派大將軍丁奉率領諸軍進兵壽春;讓將軍留平到南郡的施績那里,商議向何處進兵之事;讓將軍丁封、孫異到沔中去救援蜀漢。
詔令因征蜀的各位將領捷報頻傳,再次命大將軍司馬昭晉位,所賜爵位一切都與前面的詔令相同,司馬昭終于接受了任命。
司馬昭提升任城人魏舒為相國參軍。魏舒少年時反映遲鈍,較為質樸,不受鄉里親戚的重視,他的堂叔吏部郎魏衡,在當時很有名望,也不了解魏舒,就讓他去看守水碓,而且常常嘆氣說:“魏舒如果能擔當數百戶的官長,我也就心滿意足了?!蔽菏婧敛唤橐猓膊桓赡切┠茱@示抬高自己的事。只有太原的王乂對魏舒說:“你終究會達到三公宰相的地位?!庇殖3D贸鲥X財周濟魏舒,魏舒毫不推辭地接受。四十余歲時郡里推舉掌簿記的官吏,考察孝廉。親戚朋友認為魏舒沒有什么學業,勸他不要去應考,還可以顯示清高。魏舒說:“如果考試不中,是我本事不夠,怎能感到心虛暗自不敢去就高位卻把這當成自己的榮耀呢?”于是刻苦自學,每百日學一部經書,因而上殿對策得到提升,累次提升到擔任后將軍鐘毓的長史。鐘毓每次與參軍、佐吏一起舉行射箭比賽,魏舒只是常常為他們計算成績而已;后來遇到比賽人數不足,就讓魏舒來湊數,魏舒音容儀范閑雅大度,發無不中,所有的人都十分愕然,沒有人能敵得過他。鐘毓感嘆地道歉說:“我不能充分發揮你的才能,就像這次射箭一樣,其實何止這一件事呢!”魏舒擔任相國參軍之后,處理相國府中瑣碎的事務,未曾出現什么是非,至于廢興大事,眾人不能決斷的,魏舒都能從容地為之籌劃,而且大多比眾人的議論高明。因此,司馬昭非常器重魏舒。
十一日,魏國立皇后卞氏。卞氏是昭烈將軍卞秉的孫女。
鄧艾進兵到達陰平,挑選了精銳部隊,想要與諸葛緒一起經江由直奔成都,諸葛緒因為本來接受的命令是阻截姜維,而向西行進不是給他的詔令,所以率軍奔向白水,與鐘會會合。鐘會想要專擅軍權,就秘密匯報說諸葛緒畏懼敵兵不敢前進,于是用囚車把諸葛緒召回,而軍權全部歸鐘會掌握了。
姜維排列營壘據守險要之地,鐘會進攻不能取勝,而且運糧道路既危險又遙遠,想要領兵撤回。鄧艾上書說:“敵兵已經受到摧折,應乘勝進軍,如果從陰平出發由小路經過蜀漢的德陽亭奔赴涪縣,此地在劍閣西一百里,離成都三百余里,在這里出奇兵沖擊其腹心之地,那么劍閣的守軍必然往回奔赴涪縣,而鐘會就可以兩車并行著向前推進。如果劍閣的守軍不往回撤,那么接應涪縣的兵力就會很少了?!庇谑菑年幤匠霭l走了七百余里的無人之地,鑿山開路,架橋梁建閣道,山高谷深,非常艱險,運來的糧食也將吃盡,瀕臨危險的絕境,鄧艾用氈毯裹住自己,翻轉著滾下山去,將士們也都攀緣著樹木崖壁,魚貫而進。鄧艾首先到達江由,蜀國守將馬邈投降。諸葛瞻率諸軍抵御鄧艾,到達涪縣后,停住不進。尚書郎黃崇是黃權之子,他屢次勸說諸葛瞻應迅速前進占據險要,不讓敵人進入平地,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采納;黃崇再三勸說,甚至流著眼淚說,但諸葛瞻仍然不聽。于是鄧艾長驅直入,擊敗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退兵駐扎在綿竹。鄧艾寫信勸誘諸葛瞻說:“如果投降,必定表奏你為瑯邪王?!敝T葛瞻大怒,殺掉鄧艾的使者,排列陣勢以等待鄧艾進攻。鄧艾派他兒子惠唐亭侯鄧忠攻其右翼,派司馬師纂等人攻其左翼。鄧忠與師纂戰斗不利,都撤兵而還,說:“敵兵不可擊破!”鄧艾大怒,說: “存亡之別就在此一舉,有什么不可的。”怒叱鄧忠、師纂等人,說再攻不破就要殺了他們。鄧忠、師纂迅速回去再戰,大敗敵兵,殺了諸葛瞻和黃崇。諸葛瞻之子諸葛尚嘆息說:“我們父子蒙受國家重恩,沒有早點殺了黃皓,致使國敗民亡,活著還有什么用!” 于是騎馬沖入敵陣而死。
漢人沒想到魏兵突然而至,沒作守城的準備; 聽說鄧艾已經進入平地,百姓們驚恐萬狀,都逃往山林大澤,不可禁止。漢主召集群臣討論,有人認為蜀與吳本來是友好鄰邦,應該投奔到吳國; 有人認為南中七郡,山勢陡峭險峻,容易防守,應該投奔到南面。光祿大夫譙周認為:“自古以來,沒有寄居別國仍為天子的,如果到吳國去,也當臣服于吳。而且治理國家如果沒有特殊的事變,那么大國就能吞并小國,這是形勢發展的自然趨勢。從這點上說,魏國能吞并吳國,而吳國不能吞并魏國,這是很明顯的事。同樣是稱臣,對小國稱臣就不如對大國稱臣,與其忍受兩次受辱之恥不如一次受辱!而且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應當及早計劃好,才能成功; 如今大敵已經臨近,災禍失敗也將要到了,而且眾小人之心,沒有一個可保其不變,恐怕我們出發之后,其變化不可預料,怎么能到達南中呢?”有人說:“如今鄧艾已經不遠,恐怕他不接受我們投降,怎么辦呢?”譙周說:“現在東吳還沒有臣服于魏,事情的形勢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禮。如果陛下投降魏國,而魏國不劃分土地封給陛下的話,我請求只身到洛陽,用古代的大義與他們爭辯?!北娙硕悸爮牧俗S周的建議。劉禪仍然想入南中,猶豫不決。譙周上疏說:“南方偏遠蠻夷之地,平常就不交納供奉租稅,還多次反叛,自丞相諸葛亮用武力威逼他們,走投無路才順服。如今如果去南中,外要抵抗敵兵,內要供奉日常糧食物品,費用浩大,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收取,只能耗損各個夷人部族,那他們必然會反叛?!庇谑莿⒍U就派侍中張紹等人奉著御璽向鄧艾投降。北地王劉諶憤怒地說:“如果我們理窮力屈,災禍敗亡將至,就應當父子君臣一起背城一戰,共同為社稷而死,這樣才能見先帝于地下,為什么要投降?”劉禪不聽。這一天,劉諶哭訴于昭烈帝劉備之廟,先殺了妻子兒女,然后自殺而死。
張紹等人在雒縣見到鄧艾,鄧艾大喜,寫信褒揚接納投降。劉禪又派遣太仆蔣顯去命令姜維向鐘會投降; 又派尚書郎李虎把士民戶口簿交給鄧艾,共計有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兵士十萬二千人,官吏四萬人。鄧艾到達成都城北,劉禪率太子、諸王以及群臣六十余人,縛手于后,拉著棺木走到軍營門前。鄧艾持節解開縛繩,焚燒了棺木,請進軍營相見,約束控制將士,不許掠奪百姓,安撫接納投降依附之人,讓他們恢復舊業; 然后就依照東漢初年鄧禹的舊事,秉承皇帝旨意授予漢主劉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之職,蜀漢的群官各隨其職位的高低授予王官,或擔任鄧艾屬下官吏;讓師纂任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人擔任蜀中各郡的官職。鄧艾聽說黃皓為人奸詐陰險,把他收押起來,準備殺掉,后來黃皓賄賂鄧艾的左右親近之人,終于免于一死。
姜維等人聽說諸葛瞻失敗,但不知劉禪的意向,于是率軍向東進入巴中。鐘會進軍到涪縣,派遣胡烈等人追擊姜維。姜維到達郪縣,得到劉禪的命令,于是命令士兵都放下武器,把符節傳送交給胡烈,自己從東道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一起到鐘會那里投降。將士們都十分震恐,氣得揮刀砍石。至此各郡縣的圍守部隊都接到劉禪的命令而罷兵投降。鐘會給了姜維等人優厚的待遇,把印綬、符節、車蓋等都暫時還給了他們。
吳國人聽說蜀國已經滅亡,于是就停止了丁奉等人的軍事行動。吳國中書丞吳郡的華覈走到宮門上表說:“我聽說成都已經失守,君臣都已散亡,國家遭到覆滅,失去了委身依附的土地,拋棄了進獻納貢的小國。我這個草芥之民,心里暗自感到很不安寧,陛下圣明仁厚,恩澤撫慰遠方,突然聽到此事,必然會產生哀悼之情。我克制不住自己的憂慮惆悵之情,恭敬地上表講給你聽。”
魏國伐蜀時,吳國有人對襄陽人張悌說:“司馬氏得到朝政大權以來,國內的大亂屢次出現,百姓還沒有歸服,如今又費盡辛勞去遠征,他會敗于沒有時間休整,怎能取勝?”張悌說:“不是這樣。曹操雖然功蓋中原,百姓們畏懼他的威嚴卻不感念他的恩德。曹丕、曹叡繼承他,刑罰繁重、勞役沉重,驅使人民東西往來奔走,沒有一年安寧過。司馬懿父子累世立有大功,廢除對百姓煩瑣苛刻的賦稅而實行對百姓較為平和有利的賦稅,為百姓謀劃著想去解救他們的疾苦,民心歸順他已經很久了。因此淮南出現三個叛逆,而腹心之地不受驚擾;曹髦被殺而死,四方也不發動叛亂。而且能夠任用賢能,使他們各盡其心,所以他的根基是很牢固的,奸詐之計也得以建立了。而如今蜀國卻是宦官專擅朝政,國家沒有政策法令,而且窮兵黷武,人民勞頓兵士疲憊,競爭于外利,不加強防務。他們強弱不同,魏國的計謀又勝于蜀國,魏國乘其危難而攻伐,大概戰無不勝。唉! 魏國得志,是我們的憂患?!逼鸪鯀侨硕既⌒λ脑?,到魏國取勝后才信服。
吳人因武陵五溪夷與蜀國接壤,蜀國滅亡后,害怕五溪夷人叛亂,于是就讓越騎校尉鐘離牧擔任武陵太守。魏國已經派遣漢葭縣長郭純擔任武陵太守,率領涪陵百姓進入遷陵界內,駐扎在赤沙,引誘各夷族部落進攻酉陽,郡中之人一片震恐。鐘離牧問郡吏說: “西蜀滅亡,邊境受到侵犯,我們如何抵御?” 眾人回答說: “這兩個縣山勢險要,各夷族部落都擁兵自守,我們不能用軍隊去驚擾他們,一旦被驚擾,他們就會聯合起來抵抗; 應該慢慢地安撫他們,可以派恩信吏去宣教慰勞他們。”鐘離牧說: “不能這樣。境外之敵入侵,誑騙引誘人民鬧事,我們應乘其根柢未深之時就迅速地撲滅他們,這是救火貴在快速的形勢?!庇谑敲钔膺吋泳o治兵。撫夷將軍高尚對鐘離牧說:“以前潘太常領兵五萬人,然后才去討伐五溪夷。當時還與劉氏聯合,所以諸夷族部落都順服。如今既沒有往日的援助,而且郭純已經占據了遷陵,而您卻想用三千兵力深入作戰,我看很難取得勝利?!辩婋x牧說: “非常之事,怎能依循舊例!”隨即率領他的兵士夜間就上了路,沿著危險的山路行走了近二千里,殺了作惡之民中懷異心者的首領一百余人以及其他同黨一千余人。郭純等人四散逃走,終于平定了五溪等地。
魏蜀形勢,已非昔日可比,魏司馬昭執政,內政相對穩定。蜀黃皓用事,國力日益衰竭,實力上雙方強弱分明,未戰之前,蜀國已險象環生。
鄧艾通兵略,能洞見敵情,在對蜀作戰中堅韌不拔,設計西出劍閣,巧用奇兵、出其不意、分而擊之的用兵韜略。由于蜀國軍政外交人才匱乏,君臣上下,韜略平平,不是魏軍的對手。鄧艾之勝,是勝于必敗之軍。
張悌通過比較魏蜀的政治、軍事、外交,預測魏蜀雙方戰爭的后果,洞若觀火。
上一篇:《奇正相合:孫權遣賀齊攻破丹陽起義軍》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奇正相生,不動如山》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