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胡風
胡風(1902~1985),原名張光人,筆名谷非、谷風、張果、高荒、馬荒、陳喬、胡豐、顧風等,湖北蘄春人。作家、文藝理論家。早年參加新文學活動。1929年秋赴日留學,曾參加日本反戰同盟、日本共產黨和普羅科學研究新藝術學研究會。1933年春因在留學生中組織左翼抗日文化團體被捕,不久被逐回國。在上海先后任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長、行政書記。1936年主辦《海燕》 雜志,編輯 《工作與學習》 叢刊。抗戰期間,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委員、研究股主任,創辦 《七月》《希望》 雜志。建國后,曾任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常委、《人民文學》 編委、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等。著有論文集《文藝筆談》《文學與生活》《論民族形式問題》《論現實主義的路》,詩集 《野花與箭》《安魂曲》《歡樂頌》 等。
主要書齋號有: 四樹齋、懷春堂、落荒土屋等。
四樹齋胡風一生雖然坎坷,但特別喜歡起齋名。1953年他全家遷居北京,住在地安門內太平街20號。這是一個獨門獨戶的安靜小院。為使居室增添生活情趣,他去花木市場,買了梨樹、蟠桃、紫丁香和白杏四種花卉栽于院內。看著在和風中搖曳生姿、清香四溢的花卉,他興致勃勃,遂將自己的書房題名為 “四樹齋”。他的朋友、文藝理論家邵荃麟聞之,不由驚呼道: “什么?四樹齋?胡風你還想四面樹敵嗎?”
原來在1952年底,全國文協曾召開胡風文藝思想討論會,會上有人曾對他的文藝思想提出批評,現在起齋名 “四樹齋”,雖是記實,但在當時形勢下,容易引起誤會。在友人和妻子的勸說下,胡風終于放棄了這個齋名。
懷春堂1954年,胡風向有關部門寫了 《關于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對文藝問題的意見》),結果被夸大為政治問題,定為 “胡風反革命集團”,在全國開展聲勢浩大的批判運動,胡風也因此蒙冤入獄。他在極端惡劣的囚居環境中,仍信念未泯,把囚居自己的單身牢房稱為 “懷春堂”,寫了 《懷春堂雜詩》。1980年他懷念的春天終于到來,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
上一篇:齋號趣談·胡問遂
下一篇:齋號趣談·自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