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石濤
石濤(1642~約1718),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釋號原濟,號苦瓜和尚、清湘老人、零丁老人、瞎尊者、枝下叟等。本籍桂林(今屬廣西)人。明宗室。清初畫家。清兵南下時,因避禍出家為僧。早年屢游安徽敬亭山、黃山,中年居南京,曾在南京、揚州兩次見康熙帝。晚年定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擅畫山水,工書法,善詩詞。其畫講求獨創,構圖善于變化,一反當時仿古之風,對揚州畫派和近代中國畫影響很大。有《苦瓜和尚畫語錄》等傳世。
主要書齋號有: 大滌草堂。
大滌草堂石濤中年時曾在京城生活三年,往來于名流權貴之間,目睹宮廷黑暗,官場腐敗,使他心灰意冷。晚年定居揚州,意欲洗盡塵世紛擾,脫離名利場所,乃命居所為 “大滌草堂”。他曾寫信給畫家“八大山人”,請他畫《大滌草堂圖》。信中云: “濟有冠有發之人,向上一齊滌”,以示他的“大滌”之心,并因此自號 “大滌子”。在藝術上,他一變中年的狂放潑辣而為沉雄樸厚,主張 “搜盡奇峰打草稿”,進而 “法自我立”。
他在大滌草堂中,對當時在畫壇占統治地位的復古主義、形式主義進行大膽抨擊,提出 “筆墨當隨時代” 的口號,說: “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須眉,不能生我之面目; 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須眉。”死后葬于揚州蜀岡。解放后,揚州人民為紀念這一杰出的藝術家,在平山堂建了墓碑,供后人瞻仰。
大滌草堂
大滌草堂圖 傅抱石作
上一篇:齋號趣談·石凌鶴
下一篇:齋號趣談·秦瘦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