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龔望
龔望(1914~2001 ),原名望賓,字作家,一字迂公,號大迂、沙曲散人、無漏居士,齋名四寧草堂。天津人。當代著名書法家、教育家、文物收藏家和鑒賞家。龔望幼承庭訓,早年入國學研究社、崇化學會,于經史、金石、訓詁、詩文、佛學、書法皆有很深造詣。終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培育眾多人才。治學之余,博搜古人書跡,出入群碑,深造有得。龔望嗜文物,精鑒賞,收藏金石玉陶、碑帖書畫甚豐。生前為天津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曾梓行《欲起竹間樓文集》《剛訓齋集》《李叔同印存》等。出版有《龔望臨漢石門頌》《龔望書法集》《龔望隸書楹聯集》《龔望遺墨》等。
雞穎作隸 古樸灑脫
龔望是當代書藝全面、功力深湛的書法大家,他在學用漢碑基礎上獨創的“龔隸”書體個性鮮明,漢碑的體態、氣息在其筆下出現了新的生機,在當代書壇產生了重要影響。
龔望楷書初習歐,又學顏、柳,后及魏、隋; 草宗《書譜》; 篆師秦漢金石。書界欽贊他遍臨漢碑,雞穎作隸,出神入化,古樸灑脫。天津乃至全國的書法愛好者無不翹指“龔隸”。天津很多著名景點、商家字號多留有他的題字。他用雞毫書寫的隸書扇面,內容很多是精錄“四書”名句,深受各界人士喜愛。
雞毫筆(雞穎筆、雞毛筆)一般用雄雞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軟于羊毫。以雞毫進行書法創作早在宋代就已出現。黃庭堅就“曾在湖湘間用雞毛筆,亦堪作字。蓋前輩能書者,亦有時乘興不擇紙筆也”。明代董其昌也曾以雞毫臨摹過楊凝式的草書。此實為古代書家興之所至,偶一為之,并未把雞毫作為主要的創作工具。清末民初,上海書法家高邕之亦能用極軟之雞穎寫極硬的字。天津書法家張體信則以雞毫作隸,筆下如金剛杵,墨酣筆暢,頗具張力。
龔望像
《書法》成扇 龔望
上一篇:信札趣談·齊治源
下一篇:收藏趣談·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