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積堡之戰(1870年月~1871年月)
1870年(清同治九年)2月至1871年(同治十年)3月,甘肅回民起義軍在甘肅靈州(今寧夏靈武)金積堡(今寧夏吳忠西南)對清軍進行的防御作戰。
金積堡位于靈州西南,西枕黃河,南、北依秦、漢二渠,地勢險要,是馬化龍部回民軍的基地。陜西回民軍喪失根據地董志塬后,也轉移到這一帶。1869年,清陜甘總督左宗棠發動對甘肅回民起義軍的三路進攻,其中北、中兩路指向金積堡。馬化龍派軍前往預旺城一帶抗擊中路清軍劉蓉、雷正綰等部的進攻,數戰不利,黑城子、李旺堡、預旺城、同心城等地相繼失守,清軍于11月中旬推進到金積堡西南五千米的秦渠一帶。12月,北路清軍劉松山攻占金積堡東北十余千米的吳忠堡,形成對金積堡的合圍。回民軍依托秦、漢二渠,挖溝筑墻固守。1870年2月12日,回民軍履冰西進,一舉奪回金積堡西南要隘,秦、漢渠口的峽口和黃河西岸的廣武營。2月14日,又于金積堡東北的馬五寨擊斃清軍北路主將劉松山。清軍既失峽口,又喪主帥,陣腳大亂。但馬化龍并未乘勝反擊,而是多次“代陜西回民”向清軍求撫,使左宗棠得以穩住陣腳,重新組織進攻。同年秋,清軍逐次攻占金積堡的外圍寨堡后,深溝高壘圍困金積堡。河州(今甘肅臨夏)回民起義軍兩路來援,均遭清軍截擊。金積堡糧盡援絕,難以堅守。1872年1月6日,馬化龍親去清營請降,冀圖保全部眾生命,并給王家疃等地堅持斗爭的回民軍寫信勸降。3月2日,回民軍最后一個據點王家疃被清軍攻陷,馬化龍父子約百余人被清軍殺害。
此戰長達一年半之久,對牽制清軍兵力,支援其他地區回民軍抗清斗爭起了一定作用。
陜甘回民起義時用作兵器的農具
陜甘回民起義時用過的矛頭
上一篇:《金滅北宋之戰(115~117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金遼戰爭一(1114至115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