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吳均
《吳均》: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癢,吳興故彰(今浙江安吉)人。官至奉朝請。好學有俊才,通史學。散文以寫景見長。文體清拔,時人或仿效之,稱為 “吳均體”。詩亦清新。有《后漢書注》《錢唐先賢傳》《齊春秋》《通史》《續文釋》及《吳朝請集》和小說《續齊諧記》等。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與朱元思書
這是吳均向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描繪了富春江及沿岸的山光水色,表現了吳均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也反映出他對現實政治的含蓄諷刺和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情感。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譯成白話是:“風停了,霧消了,一片明凈的天空和青山都呈現出同樣碧綠的顏色。我乘著船,在富春江里隨著江流飄浮蕩漾,任憑它(船)往東往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多里的江面及其沿岸,山光水色奇異,景色美好極了,(簡直)天下獨一無二。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極了,即使有千丈深也能看到江底。游動的魚兒,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直接看到,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有些地方,急流的水比箭還快,洶涌的浪濤像奔騰的戰馬。”這只是該信的前半部分,讀到這里已經使人心曠神怡了。信的后半部分所展示的山川景色仍然給人以多姿多彩、秀麗雄奇的感覺。
這是一篇用駢體文寫的書信,全文僅140余字,卻生動逼真地再現了富春江及兩岸的綺麗風光,堪稱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在描繪山光水色方面,既寫了靜態(千丈見底),也寫了動態(急湍甚箭); 既寫出了秀麗(水皆縹碧),也寫出了雄奇(猛浪若奔); 既繪了色(天山共色),也摹了聲(好鳥相鳴); 既寫了景,也抒了情(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在起于東漢、盛行于南北朝的山水小品中,當屬佳作。
上一篇:閑章趣談·吳歷
下一篇:翰墨趣談·吳德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