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劉裕
《劉裕》:宋武帝劉裕(363—422),南朝宋書法家。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善書法,書跡未見。唐竇臮《述書賦》云: “宋武德輿,法含古初。見答道和(南朝宋書法家劉穆之字道和)之啟,未披有位之書。觀其逸豪后麗,載兆虎變。高躅莫究其涯,雄風于馬以扇。猶金玉礦璞,包露貴賤。”
劉裕練字
作為記錄語言、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具有“門面”的功用。一個人字寫得好壞,對他的聲望有很大影響。一個人,不管地位高低,都應該用心把字寫好、寫端正,即使不想當書法家,也該如此。
南朝宋武帝劉裕,素來對寫字不感興趣,也不講究,當了皇帝依然如此,他的字十分難看。劉穆之看到這種情況,覺得有必要向皇帝諍諫,于是就上書說:“寫字雖然是小事,但影響卻很大。特別是一國之主,更應該引起重視。希望圣上多少留點心,把字寫好! ”言辭懇切,字字在理。劉裕被劉穆之的誠意所感動,決定學習寫字。
起初,劉裕認為小字容易學,就先練小楷。但他寫小字總放不開,字的結構也掌握不好,因此總寫不好,也沒大的進步。知道這種情況后,劉穆之就進諫說:“您就放開寫大字吧! 一個字寫一尺也不嫌大。寫大字,各種筆法都能學到,練出來的字也很有氣勢。”劉裕覺得很有道理,就照著劉穆之的話去學,一張紙上只寫六七個字,卻筆筆有力,字字有神,因此進步很快。后來,劉裕終于練出了一筆好字,成為有名的書法家。
上一篇:楹聯(lián)趣談·劉春霖
下一篇:印章趣談·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