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少貧賤,以田為業。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仁貴將改葬其祖先,其妻柳氏曰:“夫有高世之才,要須遇時乃發。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何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葬未晚。”仁貴即至將軍張士貴處應募,遂從征。六月,至安市(在今遼寧蓋縣東北),有郎將劉君昂為敵所圍,情況危急,仁貴躍馬直前救之,手斬敵將,懸其頭于馬鞍,敵皆畏服,遂有名。繼而太宗命攻安市城。高麗將高延壽率兵十五萬來救,依山結營,太宗命四面攻之。仁貴身穿白衣,持戟,腰挎兩弓,大呼沖向敵陣,所向披靡;大軍乘勢攻之,敵大潰逃。太宗問:“先鋒白衣者誰?”左右曰:“薛仁貴。”太宗即召見,特加稱贊,拜游擊將軍。及還師,太宗謂仁貴曰:“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遷右領軍中郎將。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閏四月,暴雨,山水大至,夜沖玄武門,宿衛皆散走。仁貴曰:“安有宿衛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即登高大呼洪水至,以警宮內。高宗聞警,急出登高處,俄而洪水入寢殿。水淹衛士及居民,死者三千余人。高宗曰:“賴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閏正月,左屯衛將軍蘇定方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仁貴上書曰:“泥孰部素不服賀魯(沙缽羅可汗名),為賀魯所破,虜其妻子。今唐兵有破賀魯諸部得泥孰妻子者,宜歸之,仍加賜賚,使彼明知賀魯為賊而大唐為之父母,則人致其死,不遺力矣。”高宗從之。泥孰部喜,請從擊賀魯。
次年六月,與營州都督程名振擊高麗于赤烽鎮(在今遼寧鞍山市境),拔之,殺四百余人,俘百余人。高麗大將豆方婁帥兵三萬來戰,仁貴率兵擊之,斬首二千五百。四年(公元659年)十一月,戰高麗將溫沙門于橫山(今遼陽縣之華表山),仁貴匹馬先入,敵莫不應弦而倒。高麗有善射者,射殺唐軍十余人;仁貴獨自沖之,敵弓矢俱失,手不能舉,生擒之。繼破契丹于黑山(在今遼陽縣南),執其王而歸。以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三月,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伐鐵勒九姓(即回紇、仆固、渾、拔野古、同羅、思結、契丹等部)將行,宴內殿,高宗使仁貴宴射;仁貴一發洞貫,高宗驚喜,取堅甲賜之。鐵勒聞唐兵將至,合眾十余萬以拒之,選驍健者數十人挑戰。仁貴發三矢,殺三人,余皆下馬請降,悉坑之。然后轉兵討磧北余眾,擒葉護兄弟三人而還。軍中歌之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思結等部落聞唐軍至,皆迎降,仁泰縱兵擊之,掠其家以賞軍。仁貴亦取婦女為妾,多受賄賂。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五月,高麗莫離支(猶如中國之兵部尚書兼中書令)泉蓋蘇文死,其長子泉男生代父職率眾歸附,但為男生弟男建所拒。十二月,李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仁貴從征,討之。次年九月,唐軍至新城(在今遼寧海城縣西北)西南,據山筑柵,且攻且守。男建夜乘襲來,仁貴馳赴破之,城中窘迫,開門降。然唐軍在金山(在今海城縣東),為男建所破。仁貴引兵從側面發起攻擊,斬首五萬余,繼乘勝將三千人將攻扶余城(今朝鮮成川縣),諸將以兵少止之。仁貴曰:“兵不在多,顧用之何如耳。”遂為前鋒,大破之,殺萬余人,拔扶余城。由是,高麗四十余城皆望風請降。
侍御史賈言忠自遼東返京,高宗問曰:“遼東諸將孰賢?”對曰:“薛仁貴勇冠三軍。”遂令仁貴領兵二萬為平壤留守,繼移治新城。仁貴撫恤孤老,有才能者,隨才任職,忠孝節義,皆加旌表,高麗士眾皆欣然慕化。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罷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仁貴率將軍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前往討之。待封曾為鄯城(今青海西寧市)鎮守,位與仁貴等同,及是,恥居其下,多違調度。軍至大非川(即今流入青海湖之布哈河),將趨烏海(《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注:在今青海省東境,但似應在今青海省西境)。仁貴謂待封曰:“烏海險遠,軍行甚難,輜重自隨,難以趨利;宜留二萬人,為兩柵于大非嶺上,輜重悉置柵內,吾屬帥輕銳,倍道兼行,掩其未備,破之必矣。”仁貴率所部前行,擊吐蕃于河口,大破之。進至烏海,以待后軍。而待封違命,將輜重繼進,及至烏海,吐蕃二十萬邀擊之,待封盡棄輜重,敗退據山;仁貴退還大非川。吐蕃以四十萬眾追之,唐兵大敗,死傷幾盡。仁貴、待封僅以身免,約和而還。械送京師,免死,除名。
是年高麗復叛,起仁貴為雞林道總管以圖之。上元中,獲罪徙象州(屬今廣西),旋赦歸。開耀元年(公元681年),高宗思其功,復召見,謂曰:“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漠北、遼東咸遵聲教者,并卿之力也。卿雖有過,豈可相忘?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邊不靜,瓜(在今甘肅安西縣東)、沙(轄地自今安西縣西至新疆吐魯蕃縣)路絕,卿豈可高枕鄉邑,不為朕指揮耶?”于是起為瓜州長史。繼率兵擊突厥于云州(今山西大同市),斬首萬余。突厥帥問曰:“唐將為誰?”左右對曰:“薛仁貴。”突厥帥曰:“吾聞薛將軍流象州死矣,安得復生?”突厥素懼其名,皆奔散,不敢抵抗。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二月,死。時年七十。
仁貴是一位戰將。他勇敢頑強,常身先士卒;善于指揮,巧于捕捉戰機;又武藝高強,尤善弓箭。敵人聞風喪膽,常不戰而逃。史稱:“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杰。”
上一篇:《薛萬徹》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虞允文》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