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振》人物故事小傳
王振(公元?—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明武宗朝宦官。自幼選入內書堂,在東宮侍奉英宗。英宗即位,得掌司禮監,深得寵信,被英宗呼為“先生”。在任期間,招權納賄,陷害忠良,窮奢極欲,為所欲為,專寵擅權。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大舉入犯,挾帝親征,土木之敗,混亂中為士兵所殺。王振家族不論長幼皆被處斬。英宗復辟,賜祭智化寺,賜其祠為“精忠”。
[正 史]
王振,蔚州人。少選入內書堂。侍英宗①東宮,為局郎。初,太祖②禁中官預政。自永樂③后,漸加委寄,然犯法輒置極典。宣宗時,袁琦令阮巨隊等出外采辦。事覺,琦磔死,巨隊等皆斬。又裴可烈等不法,立誅之。諸中官以是不敢肆。及英宗立,年少。振狡黠得帝歡,遂越金英等數人掌司禮監④,導帝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于是大臣下獄者不絕,而振得因以市權。然是時,太皇太后賢,方委政內閣。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皆累朝元老,振心憚之未敢逞。
至正統七年⑤,太皇太后崩,榮已先卒,士奇以子稷論死不出,溥老病,新閣臣馬愉、曹鼐勢輕,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東,建智化寺,窮極土木。興麓川之師,西南騷動。侍講劉球因雷震上言陳得失,語刺振。振下球獄,使指揮馬順支解之。大理少卿薛瑄、祭酒李時勉素不禮振。振摭他事陷瑄幾死,時勉至荷校國子監門。御史李鐸遇振不跪,謫戍鐵嶺衛。駙馬都尉石璟詈其家閹,振惡賤己同類,下璟獄。怒霸州知州張需禁飭牧馬校卒,逮之,并坐需舉主王鐸。又械戶部尚書劉中敷,侍郎吳璽、陳瑺于長安門。所忤恨,輒加罪謫。內侍張環、顧忠,錦衣衛座王永心不平,以匿名書暴振罪狀。事發,磔于市,不覆奏。
帝方傾心向振,嘗以先生呼之。賜振敕,極褒美。振權日益積重,公侯勛戚呼曰翁父。畏禍者爭附振免死,賕賂輳集。工部郎中王祐以善諂擢本部侍郎,兵部尚書徐晞等多至屈膝。其從子山、林至蔭都督指揮。私黨馬順、郭敬、陳官、唐童等并肆行無忌。久之,構釁瓦刺,振遂敗。
瓦刺者,元裔也。十四年,其太師也先貢馬,振減其直,使者恚而去。秋七月,也先大舉入寇,振挾帝親征。廷臣交諫,弗聽。至宣府⑥,大風雨,復有諫者,振益虓怒。成國公朱勇等白事,咸膝行進。尚書鄺埜、王佐忤振意,罰跪草中。其黨欽天監正彭德清以天象諫,振終弗從。八月己酉,帝駐大同,振益欲北。鎮守太監郭敬以敵勢告,振始懼。班師,至雙寨,雨甚。振初議道紫荊關,由蔚州⑦邀帝其第,既恐蹂鄉稼,復改道宣府。軍士紆回奔走,壬戌始次土木⑧。瓦刺兵追至,師大潰。帝蒙塵⑨,振乃為亂兵所殺。敗報聞,百官慟哭,都御史陳鎰等廷奏振罪,給事中王竑等立擊殺馬順及毛、王二中官。郕王命臠王山于市,并振黨誅之,振族無少長皆斬。振擅權七年,籍其家,得金銀六十余庫,玉盤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他珍玩無算。
先是,郭敬鎮大同,歲造箭鏃數十甕,以振命遺瓦刺,瓦刺輒報以良馬。及帝親征,西寧侯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為前鋒,遇敵陽和,敬又撓使敗。至是逃歸,亦坐誅。
英宗復辟,顧念振不置。用太監劉恒言,賜振祭,招魂以葬,祀之智化寺,賜祠曰精忠。而振門下曹吉祥復以奪門功,有寵顓政。
《明史》卷三○四
〔注 釋〕
①英宗:明宣宗長子,出生四月即立為皇太子。公元1435—1449年在位。公元1457—1464年再度在位。②太祖:即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公元1368—1398年在位。③永樂: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公元1403—1424年在位。④司禮監:明宦官十二監之首監。⑤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正統,明英宗朱祁鎮的年號。⑥宣府:今河北宣化。⑦蔚州:今河北蔚縣。⑧土木:即土土堡,在今河北懷來東。⑨帝蒙塵:英宗被瓦刺俘虜。
〔相關史料〕
振既得權,喜人趨附。廷臣初不知,數以微譴見謫如懼。兵部尚書徐禧、工部侍郎王祐,憸邪小人,首開趨附之路,百計效勤,極盡諂媚之態。遂宣言于眾曰:“吾輩以其物相送,振大喜,以為敬己,待之甚厚。”且言振意不進見致禮者為慢己,必得禍。眾聞知益懼,皆具禮進見,從此以為常。初惟府部院寺大臣,以后百執事俱行之。在外方面俱見之。當朝覲日,大開其門,郡邑庶職能具禮者無不見。以百金為尋常。重至千兩者,始得一飽一醉而出。由是以廉者為拙,以貪者為能。被其容接者若登龍門。上下交征利,如水去堤防,勢不可止。君子付之太息而已。
明·《古穰雜錄》《叢書集成初編》本
上一篇:《王嘉》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嘉》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王獻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獻之》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