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溥》人物故事小傳
王溥(公元922—982年)字齊物,宋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后漢乾祐中進士。入周,曾與范質一起參加樞密院事。入宋以后,相繼進位司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封祁國公。
王溥是宋初史家,曾取唐代蘇冕所編九朝《會要》和崔鉉監修的《續會要》,重加整理,撰成《唐會要》100卷。又根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30卷。由于王溥歷仕三朝,閱聞既多,又好學不倦,所以二書的記載較為豐富,也較為可靠。
〔正 史〕
王溥字齊物,并州祁人。父祚,為郡小吏,有心計,從晉祖入洛,掌鹽鐵案,以母老解職歸。漢祖鎮并門,統行營兵拒契丹,委祚經度芻粟;即位,擢為三司副使。歷周為隨州刺史。漢法禁牛革,輦送京師,遇暑雨多腐壞,祚請班鎧甲之式于①諸州,令裁之以輸,民甚便之。移刺商州,以奉錢②募人開大秦山巖梯路,行旅感其惠。顯德初,置華州節度,以祚為刺史。未幾③,改鎮潁州。均部內租稅,補實流徙以出舊籍。州境舊有通商渠,距淮三百里,歲久湮塞,祚疏導之,遂通舟楫,郡無水患。歷鄭州團練使。宋初,升宿州為防御,以祚為使。課民鑿井修火備,筑城北堤以御水災。因求致政,至闕下,拜左領軍衛上將軍,致仕。
溥,漢乾佑中舉進士甲科,為秘書郎。時李守貞據河中,趙思綰反京兆,王景崇反鳳翔,周祖將兵討之,辟溥為從事。河中平,得賊中文書,多朝貴及藩鎮相交結語。周祖籍其名,將按之,溥諫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④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側。”周祖從之。師還,遷太常丞。從周祖鎮鄴。廣順初,授左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二年,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三年,加戶部侍郎,改端明殿學士。周祖疾革,召學士草制,以溥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宣制畢,周祖曰:“吾無憂矣。”即日崩。
世宗將親征澤、潞,馮道力諫止,溥獨贊成之。凱還,加兼禮部尚書,監修國史。世宗嘗從容問溥曰:“漢相李崧以蠟書與契丹,猶有記其詞者,信⑤有之耶?”溥曰:“崧為大臣,設有此謀,肯輕示外人?蓋蘇逢吉誣之耳。”世宗始悟,詔贈其官。世宗將討秦、鳳,求帥于溥,溥薦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賜溥曰:“為吾擇帥成邊功者,卿也。”從平壽春,制加階爵。顯德四年,丁外艱⑥。起復,表四上,乞終喪。世宗大怒,宰相范質奏解之,溥懼入謝。六年夏,命參知樞密院事。
恭帝嗣位,加右仆射。是冬,表請修《世宗實錄》,遂奏史館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誥扈蒙,右司員外郎、知制誥張淡,左拾遺王格,直史館、左拾遺董淳,同加修纂,從之。
宋初,進位司空,罷參知樞密院。乾德二年,罷為太子太保。舊制,一品班于臺省之后,大祖因見溥,謂左右曰:“溥舊相,當寵異之。”即令分臺省班于東西,遂為定制。五年,丁內艱⑦。服闕⑧,加太子太傅。開寶二年,遷太子太師。中謝日,太祖顧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遷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見其比。”太平興國初,封祁國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輟朝二日,贈侍中,謚文獻。
溥性寬厚,美風度,好汲引后進,其所薦至顯位者甚眾。頗吝嗇。祚頻領牧守,能殖⑨貨,所至有田宅,家累萬金。
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謁。祚置酒上壽,溥朝服趨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輒引避。祚曰:“此豚犬爾,勿煩諸君起。”溥諷祚求致政⑩,祚意朝廷未之許也,既得請,祚大罵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舉大梃將擊之,親戚勸諭乃止。
溥好學,手不釋卷,嘗集蘇冕《會要》及崔鉉《續會要》,補其闕漏,為百卷,曰《唐會要》。又采朱梁至周為三十卷,曰《五代會要》。有集二十卷。
子貽孫、貽正、貽慶、貽序。貽正至國子博士。貽慶比部郎中。貽序,景德二年進士,后改名貽矩,至司封員外郎。貽正子克明,尚太宗女鄭國長公主,改名貽永,令與其父同行。
貽孫字象賢,少隨周祖典商、潁二州,署衙內都指揮使。顯德中,以父在中書,改朝散大夫,著作佐郎。宋初,遷金部員外郎,賜紫,累遷右司郎中。淳化中,卒。太祖平吳、蜀,所獲文史副本分賜大臣。溥好聚書,至萬余卷,貽孫遍覽之,又多藏法書名畫。太祖嘗問趙普,拜禮何以男子跪而婦人否,普問禮官,不能對。貽孫曰:“古詩云‘長跪問故夫’,是婦人亦跪也。唐太后朝婦人始拜而不跪。”普問所出,對云:“大和中,有幽州從事張建章著《渤海國記》,備言其事”。普大稱賞之。端拱中,右仆射李昉求郡省百官集議舊儀,貽孫具以對,事見《禮志》,時論許其諳練云(11)。
《宋史·王溥傳》卷二四九
〔注 釋〕
①班:同“頒”,頒布;式:法式,制式。②奉錢:俸祿。奉,同“俸”。③未幾:沒有多久。④氛沴(li):兇氣。⑤信:實。⑥丁外艱:丁艱,指遭父母之喪。外艱,特指遭父喪。⑦丁內艱:內艱,有別于外艱,指遭母喪。⑧服闕:服除,期滿解除喪服。“闕”同“闋”,是終了的意思。⑨殖:貨殖,經商。⑩設祚求致政:諷:暗示;致政:猶“致仕”,辭官。(11)許其諳練云:許:贊許;諳練:熟練。
〔相關史料〕
宰相王溥,父祚,少為太原掾屬①。既老,溥勸其退居洛陽,居常怏怏。及溥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學生②勞,賢者起避耶?”
《宋人軼事匯編》卷四
祚居富貴久,奉養奢侈,所不足者未知年壽耳。一日居洛陽里第③,聞有卜者,令人呼之,乃瞽④者也。密問老兵云:“何人呼我?”曰:“王相公父也。貴極富溢,所不知者壽也。今以告汝,俟⑤出當厚以卦錢相酬”。既見祚,令布卦成,又推命,大驚曰:“此命唯有壽也。”祚喜問曰:“能至七十否?”瞽曰:“更向上。”問:“能至八九十否?”又大笑曰:“更向上。”曰:“能至百歲否?”又嘆息曰:“此命至少亦須一百三四十歲。”祚大喜曰:“其間莫有疾病否?”其人細數之曰:“俱無。只是近一百二十歲之年,春夏間微苦臟腑,尋⑥便安愈矣。”祚回顧子孫在后侍立者曰:“孫兒懣⑦切記之,是年且莫教我吃冷湯水。”
《宋人軼事匯編·默記》卷四
〔注 釋〕
①掾屬:佐治的官吏。②學生:后輩對尊長的自稱。③第:府第。④瞽:瞎眼。⑤俟:等待。⑥尋:不久。⑦懣:輩。猶今言“們”。
上一篇:《王杰》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杰》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班固》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班固》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