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左慈》人物故事小傳
左慈,字元放,東漢末年廬江(今屬安徽)人。道教方士,曾為葛玄師,為東漢丹鼎派道術傳授人。這一派道教到了東晉葛玄時發展成熟。關于左慈的活動,史書記載是在他與曹操之間發生的。曹操是鎮壓太平道所發動的黃巾起義時起家的,因而在發展自己勢力的過程中對早期道教和其他祠祀巫祝活動采取了籠絡利用和控制鎮壓相結合的兩手政策。這一點在左慈身上體現得較為明顯。曹操為了籠絡天下道徒方士,廣泛羅致了各種很有影響的方術道士,匯聚到自己身邊,采取“聚而禁之”的辦法進行控制。左慈便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一旦發現自己控制不了這些人,或感到這些人的存在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時,曹操便會向他們舉起屠刀。左慈曾以《太清丹卷》3卷、《九鼎丹經》1卷、《金液丹經》2卷授葛玄。東漢的金丹道術由他一脈相傳。
[正 史]
左慈字元放,廬江①人也。少有神道。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②耳。”放于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于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大拊掌笑,會者皆驚。操曰:“一魚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餌鉤沈之,須臾復引出,皆長三尺余,生鮮可愛。操使目前膾之,③周浹會者。操又謂曰:“既已得魚,恨無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買錦,可過敕使者,增市二端。”語頃,即得姜還,并獲操使報命。后操使蜀反,驗問增錦之狀及時日早晚,若符契焉。
后操出近郊,士大夫從者百許人,慈乃為齋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飽。操怪之,使尋其故,行視諸爐④,悉亡其酒脯矣。操懷不喜,因坐上收,欲殺之,慈乃卻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或見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變形與慈同,莫知誰是。后人逢慈于陽城山頭,因復逐之,遂入走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復相殺,本試君術耳。”忽有一老羝⑤屈前兩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許。”⑥即競往赴之,而群羊數百皆變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許”,遂莫知所取焉。
《后漢書·方術列傳·左慈》卷八二
[注 釋]
①廬江:今屬安徽。②吳松江鱸魚:即吳淞江的鱸魚。《神仙傳》載:“松江出好鱸魚,味異它處。”松江是古代對吳淞江的稱呼。吳,泛指長江下游以南及沿海一帶,西周時吳國建此處。③操使目前膾之:曹操讓他當眾把魚做熟。④爐:指酒肆。⑤羝:公羊。⑥遽如許: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相關史料]
左慈者,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明五經①,兼通星緯。見漢祚將盡,天下亂起,乃嘆曰:“值此衰運,官高者危,財多者死,當世榮華不足貪也。”乃學道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廚,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內九丹金液經,能變化萬端,不可勝紀。
曹公聞而召之,閉一室中,使人守視,斷其谷食,日與二升水。期年②乃出之,顏色如故。曹公曰:“吾自謂天下無不食之人。”曹公乃欲從學道,慈曰:“學道當得清靜無為,非尊貴所宜。”曹公怒,乃謀殺之。慈已知之,求乞骸骨③。曹公問:“何忽去耳?”慈曰:“公欲殺慈,慈故求去耳。”曹公曰:“無有此意。君欲高尚其志者,亦不久留也。”乃為設酒。慈曰:“今當遠適,愿乞分杯飲酒。”公曰:“善。”是時天寒,溫酒尚未熱。慈解劍以攪酒,須臾劍都盡,如人磨墨狀。初,曹公聞慈求分杯飲酒,謂慈當使公先飲,以余與慈耳。而慈拔簪以畫杯酒,酒即中斷,分為兩向。慈即飲其半,送半與公,公不喜之,未即為飲。慈乞自飲之。飲畢,以杯擲屋棟,杯懸著棟動搖,似飛鳥之俯仰,若欲落而不落。一座莫不矚目視杯,既而已失慈矣。尋問之,慈已還所住處。曹公遂益欲殺慈,乃敕內外收捕慈。慈走群羊中。追者視慈入群羊中,而奄忽失之,疑其化為羊也,然不能分別之。捕吏乃語羊曰:“人主意欲得見先生,暫還無苦。”于是群羊中有一大者,跪而言。吏乃相謂曰:“此羊是慈也。”復欲擒之。羊無大小悉長跪,追者亦不知慈所在,乃止。后有知慈處者,以告曹公。公遣吏收之,得慈。慈非不得隱,故欲令人知其神化耳。于是受執入獄,獄吏欲考訊之。戶④中有一慈,戶外亦有一慈,不知孰是。曹公聞而愈惡之,使引出市殺之。須臾,有七慈相似,官收得六慈,失一慈。有頃,六慈皆失。尋又見慈走入市,乃閉市四門而索之。或不識者問慈形貌何似,傳言慈眇⑤一目,青葛巾單衣,見有似此人者,便收之。及爾一市中人,皆眇一目,葛巾單衣,竟不能分。曹公令所在普逐之,如見便殺。后有人見慈,便斷其頭以獻曹公。公大喜,及至視之,乃一束茅耳。
有從荊州來者,見慈在荊州。荊州牧劉表以為惑眾,復欲殺慈。慈意已知。表出耀兵,乃欲見其道術。乃徐去詣表,說:“有薄禮愿以餉軍。”表曰:“道人單僑,吾軍人眾,非道人所能餉也。”慈重道之,表使人取之。有酒一器,脯一束,而十余人共舁⑥之不起。慈乃自取之,以一刀削脯投地,諸百人運酒及脯,以賜士兵。人各酒三杯,脯一片,食之如常酒脯味。幾萬余人皆周足,而器中酒如故,脯亦不減。座中又有賓客數十人,皆得大醉。表乃大驚,無復害慈之意。
慈數日委表東去入吳。吳有徐隨者,亦有道術,居丹徒。慈過隨門,門下有客,車六七乘,客詐慈云:“徐公不在。”慈便即去。宿客見其牛皆在楊柳樹梢行,適上樹即不見,下即復見牛行樹上。又車轂中皆生荊棘,長一尺,斫之不斷,搖之不動。宿客大懼,入報徐公說:“有一眇目老公至門,吾欺之,言公不在。此人去后,須臾使車牛皆如此,不知何意。”徐公曰:“咄!咄!此是左公遇我,汝曹哪得欺之!”急追之。諸客分布逐之。及慈,羅列叩頭謝之。慈意解,即遣還去。及至,見牛車如故系在,車轂中復無荊木也。
慈見吳先主孫權,權素知慈有道,頗禮重之。權侍臣謝送知曹公、劉表皆忌慈惑眾,復譖⑦于權,欲使殺之。后出游,請慈俱行,令慈行于馬前,欲自后刺殺之。慈著木屐,持青竹杖,徐徐緩步行,常在馬前百步。著鞭策馬,操兵器逐之,終不能及。送知其有道,乃止。慈告葛仙公言:“當入霍山中合九轉丹。”丹成,遂仙去矣。
《四庫全書·神仙傳》
〔注 釋〕
①五經:儒家書、詩、禮、易、春秋五部經典。②期(ji)年:經過一年。③乞骸骨:中國封建時代官員告老辭官還鄉的一種說法。④戶:門也。⑤眇(miao):瞎了一只眼。⑥舁(yu):方言,眾人一起抬東西。⑦譖(zen):誣陷,中傷。
上一篇:《宋度宗趙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宋度宗趙禥》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康有為》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康有為》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