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膚談
明代軍事理論著作,舊題西湖逸士著。全書分上下兩卷,作者仿照《孫子》體例,分列13篇。自《本謀》第一至《天經》第十三,大體按所述問題在戰爭指導中所處的地位,次第排列,有獨特的體系。該書以《孫子》的理論為指導,結合歷代戰爭經驗,分析了戰爭指導的各個側面,提出了一般的軍事原則和謀略。該書每篇之前有題解,文下有注解,既釋文意又舉戰例為佐證,內容豐富,對于學習古代謀略思想有參考價值。對于戰爭,作者認為師出有名、仗義而戰是用兵的關鍵,要“我執其名而加敵以惡名,我仗其義而加敵以不義”,最好的作戰謀略應當是“拔敵之城而非攻也,致敵之降而非圍也,寢于廟堂之上而非戰也,散于原野之間而非守御也。”要“不多旅,不久師,不暴卒,不角力”。這樣,方能除亂去暴,保國康民。作者圍繞如何才能達到以小的代價取得大的勝利作了多方面的論述。在作戰指導上,主張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圖謀制敵。行軍時要警惕敵人截擊,駐軍要防敵逼近,前進要考慮退路,在國外作戰要照顧國內,對敵作戰要乘敵之隙,要等待敵人出現破綻再進攻,不然寧可長期相持亦不可莽動,以免陷于被動。在攻守問題上主張要恰當地掌握“分合”的時機。對于如何運用間諜偵察敵情,通過離間施展計謀,亦有精辟的闡述。本書認為:“故欲得敵情而間之者,當先采物價之騰平,察風俗之好尚,淌人事之喜怒,覘上下之乖和。然后因隙間親,因佞間忠,因利間爭,因疑間廢,誑其語言、亂其行止,離其腹心,散其交與,間諜之妙也”,本書中所宣揚的一些虛幻荒誑之術及存有的唯心主義觀點是應當注意批判的。
上一篇:戰略思想新趨向
下一篇: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