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一片冰心”
那是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天清晨,在現今江蘇鎮江西北的芙蓉樓上,來了兩位士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詩人王昌齡,一位是他的朋友詩人辛漸。
前一天晚上的寒雨此時漸漸停了,雨后的天氣增添了蕭瑟的秋意。兩位朋友在這吳國之地,他們俯視著樓下長江,眺望著西北的楚山,互相交談起來。
王昌齡說:“辛兄,這次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相見啊!”
原來,辛漸要從這里渡江北上,取道揚州到洛陽去,此時船已經停泊在岸邊了。
辛漸說:“昌齡兄情深意長,你從江寧把我送到這里,昨晚已為我餞行了,今天又來送我,這叫我如何回報你呢!這次我們談得很愉快,我也知道了這些年來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我希望你志存高遠,好好保重自己啊!”
王昌齡曾經做官,他因不拘小節,受到某些人批評指責,甚至無中生有的誹謗。在封建社會很重視禮教,而他是豪放的詩人,不會輕易接受那些禮教約束。他作品中,無論邊塞詩或宮體詩,都常常隱含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慨,有著強烈譏諷的意味,因而他得罪朝廷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為此,幾年前他就被貶官到嶺南,然后又被任為江寧丞,最終仍是屈居下級官吏的行列中。可是,對待無理指責和貶謫生活,王昌齡總是淡然處之。此時,他感到十分惆悵的倒是朋友辛漸走后,自己又少了一位知心朋友。
辛漸知道,王昌齡在洛陽有不少親友,他們也一定聽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齡的誹謗。他便關心地問:“昌齡兄,我此去洛陽,你有什么話要我帶給那邊的親友嗎?”
王昌齡昂起頭,樂觀自然地說:“有!昨夜為你餞行,我作了一首詩,現在再作一首,一方面為你送行,一方面表明我的心跡。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我的情況,請你告訴他們,我的心就像玉壺里的一片冰凌那樣的潔白,決不會被功名利祿和別人誹謗所左右的啊!”
于是,王昌齡對著浩浩江水,大聲吟出了《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首句從前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凄清的氣氛。第二句中的“平明”點明了送客時間,而“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喻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辛漸一旦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王昌齡的情況,所以,王昌齡送別辛漸時特別囑托,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他現在的情況,就讓他說自己的為人就像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玉壺之中那樣。這就看出了王昌齡不為遭貶而改變冰清玉潔的節操啊!這真是構思新穎,其中的委屈和怨恨之情也是含而不露呢!
辛漸被好友感人的詩句打動了,他連連贊道:“好詩!好詩!‘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充分表明你始終堅持自己清白自守的節操啊!多么高尚,太令我欽佩了啊!這句詩完全可以告慰你在洛陽的親友了。我也很高興,因為你的大作對我無疑是一件難得的珍寶哩!”
兩位朋友再次珍重道別,辛漸登上江邊的船揚帆而去。岸邊的王昌齡,他遙望遠處矗立的楚山,覺得自己也像楚山那樣孤零零的啊!
上一篇:王勃九歲指瑕《漢書注》
下一篇:生不逢時的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