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
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軍事謀略人物,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鎮人。自幼苦讀詩書,練習騎射武藝。性喜《春秋》,尤愛孫、吳兵法。15歲中秀才,21歲進南京太學。他關心天下興亡與民生疾苦,立志成為一個具有文韜武略的愛國志士。當時大明王朝被農民起義軍推翻,滿族建立清朝。明朝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史稱隆武皇帝。鄭成功隨父上朝,得到隆武帝的恩寵與器重。對此十分感激,忠心不二。后來其母不幸被清兵所辱,投河自盡。便決心棄文就武,矢志抗清,恢復明朝。招募舊部將士,進據金門,廈門,并以此為根據地,發展壯大自己的軍事、政治力量。轉戰江南十余年,給清軍以很大打擊。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清廷發布“遷界令”,企圖把鄭成功圍困在江南一隅之地。面對這一形勢,決定跨海東征,收復被荷蘭殖民者占領的臺灣,作為積蓄力量,繼續抗清的根據地。當年,在作好充分準備工作之后,開始進軍臺灣。根據臺灣的地形和敵情,作出先取澎湖,然后利用漲潮時機航渡鹿耳門登陸禾寮港,切斷臺灣城,赤嵌樓兩地荷軍的聯系,分別各個擊破,最后收復臺灣全島的戰略決策。由于決策正確,神機妙算,很快克復赤嵌城,臺灣城被圍9個月之后,也宣告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上一篇:鄭莊公假托王命
下一篇:鄭成功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