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改挽聯
清朝時期政治謀略個案。1907年夏初,川東開縣知縣侯桐初遵照洋人的旨意,親自率領四鄉團練趕到浦里鎮壓“反清滅洋”的紅燈教義軍。頭一仗,官軍、圍練一觸即潰。侯知縣狼狽不堪,只身逃脫,他那位姓邵的師爺被紅燈教殺死。侯知縣得知邵師爺之死,哭得像個淚人似的,兩天兩夜茶飯不沾。為了安撫、籠絡身邊的走卒繼續為他賣命,他決定興師動眾,親自主持邵師爺的祭奠儀式。一天下午放學以后,劉伯承把鄒靛澄、謝南城等好友約到謝南城家書房里商量說:“很多人都給姓邵的送了挽聯、祭幛,我們也該去湊湊熱鬧。”鄒、謝二人很理解劉伯承的“湊熱鬧”的含意,便一致表示贊成。鄒靛澄是個急性子,略略想了想,便脫口而出:“我想了一幅:上聯‘效盡犬馬勞’,下聯‘流干奴才血’,橫批‘死得活該’。”邊說邊從書架上取下一支筆,在硯臺里蘸了蘸墨,抄在紙上,遞給劉、謝二人看,請二位指正。”劉伯承接過來看了看,思考了一會兒,說:“只是顯得太露點。我來添幾個字,橫批得改一下。”接著提筆添改了幾個字;上聯:“保大清效盡犬馬勞”,下聯:“報皇恩流干奴才血”,橫批:“死得其所”。鄒靛澄反復念了兩遍。翹起拇指連聲稱贊道:“改得好,改得好!”改了以后的聯和改前意思一樣,但文字含蓄了。
上一篇:減繁增靜
下一篇:利導式決策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