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一世
中世紀英國女王,其專制王權臻于極盛。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她頒布《三十九信條》作為英國國教的信仰準則。1559年,實行宗教和解,女王示意國會重新通過“至尊法案”,宣布女王是英教會最高首腦,必須服從。1563年,又頒布“三十九信條”作為信仰的唯一準則。信條標榜信仰得救,圣經是信仰的根據,否認教皇權力,但也攻擊再洗禮派和自由意志。信條還反對煉獄、圣像、圣物、獨身制,主張用群眾能懂的語言禮拜。只承認洗禮和圣餐禮為圣禮。信條還明文規定:女王是英國國家和教會的元首,任何外國包括教皇無權干涉,但允許保留主教制和其他一些天主教儀式。女王把王權通過宗教形式神化,使其高于一切,重于一切。而且把政治權力同宗教權力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女王還大力發展海外貿易,與西班牙發生沖突,1588年粉碎西班牙“無敵艦隊”,取得海上霸權。在國內猛烈開展圈地運動,頌布血腥立法懲治流浪者,鎮壓反抗圈地的羅伯特·凱特農民起義。她善于理財,厲行節約,悉心管理。在位最后幾年發生通貨膨脹現象,她將王室土地及自己的珠寶賣掉,以彌補宮中開支。她不愿發動戰爭,因而保證國家穩步地走向繁榮。伊麗莎白未婚無嗣,1603年死前指定堂弟、蘇格蘭王詹姆斯繼承王位,開始斯圖亞特王朝。
上一篇:以難相逼
下一篇:伐交便宜十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