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關壽還債
明朝時期經濟謀略個案。明嘉靖年間,山陰窮秀才徐文長樂于助人。一次,鄰居張關壽急需銀兩,徐文長陪他去向高利貸主高立重借債。高立重說:十兩銀子的本錢,一年到期,利息四兩銀子。有徐先生作保,字據就不必出了。徐文長哭道:“別要四兩了,十兩銀子還三兩‘酒’的利息吧!”高立重很自然地把“酒”字錯聽為“九”字,覺得僅相差零點一兩,也就同意了。一年過去了,張關壽按徐文長的指點,湊齊了十兩銀子,再裝上三兩酒,由徐文長陪著送到高立重處。高立重一看大怒,徐文長說:“去年明明說妥利息是“三兩酒”怎么可以賴帳呢?”高立重因為沒有立下“三兩九”的字據,只好認輸了。
上一篇:弗里德曼“借風”經營
下一篇:形論